设置

关灯

第一百四十八章 蠢蠢欲动

    ()    第一百四十八章蠢蠢欲动

    果然德国入侵苏联后,受到最大鼓舞的是它在远东的盟友日本。裕仁天皇为之起舞,日本全国一片沸腾,把这当作了近几个月不断遭受到失败后的一个振奋的消息

    说实话,德国人对自己这个盟友可真是不咋地。1939年,日本跟苏联在诺门罕死掐的时候,作为一起签署了《三国协定》的准盟友,纳粹德国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在日本全权大使大岛浩恳求的目光下,坚决地登上“秃鹫”运输机去了莫斯科。仅仅跟斯大林、莫洛托夫进行了两次会谈后,当晚就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于是日本一方面被苏联围歼了约两万的日军,一方面被盟友抛弃,不得已跟苏联签订了停战条约。

    德国人的巴巴罗萨计划并没有通知日本人,所以日本在1941年4月的时候放弃了绝大多数诉求,咬着牙关跟苏联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结果两个月后,德国入侵苏联了这让当初签订的那个条约反而约束了日本人的手脚。

    但是日本仍然为德国的进攻叫好,因为日本陆军从本质上是希望“北进”而不是“南进”,南面都是大海,不依靠日本海军是难以取得战绩的。只有向北,进入苏联的腹地,日本陆军才能为天皇贡献。日本人等这一天已经好久了,为了保证满洲国不受苏联人的侵犯,精锐的关东军几十万人驻扎在这里,让中国派遣军反而捉襟见肘。

    当然到底是向德国号召的那样,北向夹击苏联,还是乘机抽调精锐的部队一举打垮中**队,彻底占领中国,在天皇面前足足讨论了三天。海军部希望的是彻底占领中国,因为山本五十六意识到逐渐崛起的中**队,特别是空军对海军沿江基地的威胁。其他的不说,现在武汉已经处于中国两个战区的包围圈中,上空经常飞过中国人的侦察机,根本不敢派驻路基战斗机和轰炸机到那里。陆军中则争议较大,关东军肯定希望自己建功立业,而不是被抽调得七零八落,中国派遣军则希望彻底消灭中国空军,消灭蒋介石政府。

    三天的时间,终于还是复仇的论调占了上风,毕竟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都在中**队,特别是中国空军的面前大失了面子。汉口机场、南昌机场被袭击,日本海军和陆军的航空队几乎被全歼在这两个机场,海军大将被击落,尸体被当场展示,陆军两个师团被全歼,多个师团被打残,这都是中国空军干的“好事”。其实主要的原因是裕仁天皇不认为现在是进入苏联去捡便宜的好时候,毕竟苏联的部队还没有调离,等到德国攻下莫斯科再出兵也来得及,乘这个时候正好解决掉中国事变。

    于是日本海军和陆军第一次达成了一致,抽调优势兵力抢夺制空权,伺机进占chong qing,彻底解决国民政府。连作战计划也被敲定----“102作战计划”,这是去年失败的“101作战计划”的继续。当然,在最后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一幕不和谐的情况。当陆军大臣声称在即将进行的空战中,陆军将动用最新装备的一式“隼”战斗机(ki-43),一定能取得制空权的时候,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还是忍不住讥讽了一句说:“哦,原来陆军也能做出可以飞的东西了啊。”

    其实一式“隼”战斗机作为陆军的九七式战斗机(ki-27)的后续版本还是很厉害的,基本跟海军的零式战斗机在一个级别,就是火力弱了一些,只是在机鼻中安装了两挺h03式12.7mm机枪。隼式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530公里每小时,航程也能达到惊人的1700多公里,当然这是在牺牲火力、飞行员防护、油箱防护和结构强度的代价下达到的。但是这不能否认这款战斗机的优秀,事实上,在原来的历史中,这是日本陆军的主力战斗机,是二战中生产得最多的日本路基战斗机。

    这一次日本人也狡猾了,他们从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