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才

空基地担负了远程运输物资的责任,经常往返仰光、欧洲基地和美洲基地。所以何俊才决定将岑泽鎏的第十一大队配置成加强战斗机大队,装备50架熊猫,这样的实力在所有的战斗机大队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接下来的验收何俊才就不参加了,他拉着徐焕升开始聊轰炸机的事情,熊猫的验收结果让他感到很满意。空军的四个飞机制造厂都拿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接下来就该完善中型、重型运输机和轰炸机等装备了,那个没有多少技术难度,要的是时间。中国空军在他一年的努力下,终于摆脱了当初全部依赖外援的困境,在跟日本人的战斗机中站稳了脚跟。接下来就是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再次升级了,只有世界打成了一团糟,中国才有机会。

    经济管理局能解决装备的问题,不过中国缺乏技术人员,特别是技术兵种的情况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何俊才这次到昆明来,除了看看几款新式的飞机服役情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到西南联大要人,并且跟沈德變商量扩大航校规模的事情。

    昨天何俊才已经去过了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仍旧热烈的欢迎了他。通过空军训练部部长沈德變,空军和西南联大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在空军的支持下,一批批新的校舍被修建起来,西南联大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除了在校的学生增加以外,空军还帮忙搭建了多个科学实验室。原来西南联大重文轻理的现象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变得文理并重了。

    这次何俊才预定了一批新的毕业生,充实到各个空军的研究所和工厂中去。事实上,现在包括西南联大在内的一系列大学的毕业生几乎都被空军包圆了。一来中国空军风头正旺,是抗日的绝对主力,得到了众多青年人的认同。二来空军的工作稳定,薪水很高,而且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众多的毕业生趋之若鹜。若不是有出国继续留学计划的,大部分的毕业生都将第一的选择留给了空军。

    何俊才还秘密的跟梅贻琦要了一些教授和学生,去充实正在进行的“盘古”计划,光依靠海外留学回来的人可不行,中国需要培养更多的自己的人才。当然这件事情是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只有教授会的几名相关专业的教授知道这个计划的大概。

    虽然现在抽调这些人有点杀鸡取卵的意味,但是何俊才明白自己再也等不了了,二战是中国腾飞的最好机会,要是错过了这个时候,一切都晚了。所以他说服了梅贻琦配合他的计划。

    相比其科技人才,空军技术人员,特别是飞行员的培养难度反而较小了。中央航校在沈德變的呵护下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人员培养模式。各地的业余航空俱乐部也开始利用老旧的飞机培养飞行兴趣的人员,源源不断为航校输送后备人才。

    在告别了独腿英雄徐焕升后,何俊才马不停蹄地来到航校的办公室。他是来讨论沈德變的新计划的。在新的计划中,训练部将在成都和兰州这两个地势稍微平整的地方建立两个新的航空学校。中央航校将改名为昆明航校,主要培养战斗机飞行员;成都航校将着重培养攻击机、侦察机飞行员;兰州航校将着重培养运输机和轰炸机飞行员。中国空军已经进入平衡发展的时期,通过3大航校的并立,再加上各地还在蓬勃发展的业余航空俱乐部,空军就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了。

    何俊才仔细地看了沈德變计划,并一条一条地跟他商量起细节来。现在战事已经不那么紧张,除了日常飞行的训练外,飞行员还需要学习很多科技、文化、哲学的知识。沈德變并不理解,不过何俊才知道,这些飞行员以后不仅是战斗人员,还是整个中国向现代化变革的火种,所以他需要不遗余力的支持。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因为一个思想上匮乏、教育上缺乏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说到教育,何俊才要求沈德變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空军少年学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