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57回 抽刀

山脑袋的逆子笑的狰狞,他的手腕上缠绕着安禄山的长发,而未干的血在他的手上身上,缓缓的流淌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戴在他手上的戒指贪婪的吸.允着大唐叛逆的鲜血,安庆绪的心中涌现出一种疯狂。

    他的眼发着红光,魁梧的身躯在火光中如同魔神一般,鼓声起,河北各部头领不敢犹豫的齐集大帐内。

    几上放着安禄山的头颅。

    安庆绪坐在他父亲坐过的位置上。告诉大家,自己将带领他们享受最后的成功,第一步,宣布安禄山叛变当斩,第二,将安禄山人头送于朝廷。第三宣布和史思明势不两立。第四,为大唐前部,前往平叛。第五,不可真战,约束兵马观望。第六。

    安庆绪冷笑连连:“大唐若相信了,某就立即联络李嗣业。合力击杀史思明!随即再度反唐,和李嗣业分疆而治,恢复河北过去的安定,诸位依旧如从前,歌舞照旧,富贵满门。”

    各路头领本已经不想打了,听完安庆绪连窜计划,无不欢欣鼓舞。

    名声算了毛,叛不叛看心情,看好处。自己这边一出来,大唐能不有些说法呢?这么多年,胡人已经明白汉人们是怎么想的了。

    要面子,给你们面子,我们拿好处,等好处吃了,再不给面子也不迟!

    立即安庆绪一一安排下去,将自己父亲过去的心腹将领收拢,将各部首领安抚,达成一致之后,安庆绪也撕下了脸来,命令将之前大战的时候被击溃了人马的几部胡人首领全部格杀。面对诸人的惊疑,安庆绪一笑:“这几部的财富尽归大军。土地人口,尽归各路首领,战后分割一一安排。”

    于是,河北一路人心重新团聚,不过一夜之间。

    李嗣业在进军,十万安西军到了,李嗣业心忧中原糜烂,先行出关将安禄山部压的一退更退,小范围的交锋中安禄山人马不堪一击,后来,李嗣业也发现安禄山的人马在后退收拢,李嗣业可不管,大笔挥动请后路即刻来接管已经光复的城池,大军继续前进。

    一直到安禄山的人马毫不犹豫的退了很远。

    李嗣业再整军,收拾沿途得到的军需,而后准备第二批进攻的时候,安禄山的人头到了。安庆绪派人送来的,同时还有一份迷途羔羊的悔过书,以及愿为李将军前驱,狂殴反贼史思明的效忠书。

    同时,郭子仪到了军中,带来的天子圣旨,令李嗣业回头接受嘉奖。

    暂时由郭子仪封常青统领军队。

    “非要去?”李嗣业提着安禄山的人头问郭子仪。

    这个时候的郭子仪还不是大唐的定海神针,这个时候的大唐,定海神针是李嗣业。面对李嗣业的反问,郭子仪无话可说。

    武将难作伪,尤其是这样的忠诚良将,耿直的很,他也知道天子打的主意,面对李嗣业讥笑的模样,和封二那副冷冷的脸,以及安西士兵的不信任甚至愤怒,郭子仪低头不语。

    “天子是不是看到安禄山的脑袋会喜出望外呢?他一定会以为既然这样,那么就驱狼吞虎,就用安庆绪去打史思明吧,朝廷坐收渔翁利!”

    郭子仪只能点头,他也知道朝廷上那些老爷们如何胸中有良谋,计策能安邦的。那些从来说话像放屁,无需负责任,一切想当然,防内甚于外的老爷们一定会这样处理的。

    而郭子仪从安禄山的人头上看到了他背后的,安庆绪的可怕。

    在这一点上,他和李嗣业毫无疑问的是一条边的,人不能不讲良心胡说八道。除非自己是个庸才。

    “安庆绪才是真的可怕。河北乱,犹未定!今日安庆绪此举不过是为自己争取时间而已,何况!此封投靠书上,字字杀人啊。天子见安禄山死,现大唐最大兵力尽在某手,安禄山之子愿为我马前卒?呵呵。”

    郭子仪无奈的叹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