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三章 钦命知县

之权,一是到地方当一任知县,朕也会给你直奏之权。”

    神了!庄师爷真神了!他竟把皇上说的话一字不拉的猜到了!

    按照商量好的,李元宏不加思索道:“我愿意当知县。”

    道光一愣,语气深长道:“御使可是从五品的官,而知县却是七品,你为何舍大逐小?”

    李元宏再傻也不会说自己是为了吃饱饭,加上他也正想在自己管辖的一方土地上有番作为,于是答道:“我就是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本事,三年的时间,我定要将一个县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若是做不到,您就撤我的职!”

    “好!有志气!”道光捋了捋胡须,点头道:“你且跪安吧,稍时吏部会通知你赴缺事宜,朕也会送你36张兵部关防,你每月将地方上的实情写成奏片装在关防内,送于驿站,自有六百里加急到朕这里,记住!三年36封,不得有误!”

    “行,一封都不会少你的!”

    ~~~

    李元宏美滋滋的回到懒驴胡同,破天荒第一次拍了庄师爷一通马屁,而庄师爷也扬扬得意一番,说些“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之类的话,一夜无事,第二天一早,吏部就有差人通知他去填写履历,然后又到礼部,一切手续完备后,李元宏被告之他将任山西平阳府曲沃县知县,之前的县令因病出缺,所以命他即刻上任。

    接下来就是安排家里住的那些乞丐了,好在朝廷发了200两路费,李元宏拿出150两分了分,让他们作些小生意户口,临走前兵部送来36张盖着兵部关防的信封,至此,一切完毕,二人收拾行礼前往山西曲沃上任去了。

    一路颠簸,又遇见几场大雪,二人坐的马车翻了几次,不过好在沿途都有接送官员的驿站,也没受太多苦,在途中过了个年,一个月后终于进入了山西境内,此时已是早春的季节了。

    路上庄师爷告诉李元宏,新任的知县一般都要先去巡抚衙门和布政使衙门报到,然后由布政使衙门挂牌放任,而李元宏是皇上亲命的知县,本来不需要布政使司挂牌,但为了以后好相处,去意思意思联络一下感情也是好的。

    但李元宏不干,去联络感情就得花钱啊,他们一路花销,现在只剩下十几两银子了,一是太少拿不出手,二是意思意思后,他们两个就得要饭了,岂不没意思了,所以李元宏执意直接到曲沃上任,庄师爷自然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了。

    又走了数日,进入了曲沃县,李元宏想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备以后施政之用,便辞退了马车,离开官道,与庄师爷随走随看。

    一看之下,两个人大失所望,按理这曲沃县地处临汾盆地,境内平原居多,又滨临山西第二大河----汾河,应该比较富庶才对,但二人所过之处,无不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早春的季节,本应该是播种犁地的忙季,而这里大片大片的田地却是一片荒芜,只有稀稀疏疏几个农人懒洋洋的耕作,到处都是灰蒙蒙一片,沿途的村镇也是死气沉沉,很少听见人声。

    “怎么给我这么一个烂摊子?”李元宏郁闷的发起牢骚。

    庄师爷也是眉头紧皱,这样一个破败不堪的县,想捞点油水看来是没戏了,不过既然来了,总不能拍拍屁股走人吧,于是道:“先别急,咱们找个乡人问问怎么回事!”

    正巧一个穿着褴褛棉袄的中年农夫,锄头上挑着瓦罐从地里出来,庄师爷连忙打招呼道:“这位大哥,能不能给碗水喝,我二人走了几个时辰的路,实在渴极了。”

    农夫倒是爽快,放下锄头,将瓦罐里的水倒进罐盖,递了过来:“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这早春腊月的赶路也不容易啊,你们尽情喝,我这还有些剩干粮,二位不介意的话就凑合吃点!”说着又从怀里掏出两块干瘪的荞麦饼。

    看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