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是熟人

张银票,塞到渠源浈手里:“渠东家,你们连日操劳,只用了一个月就修了这座青天庙,而常某却什么都没做,这是一千两银票,就为李青天塑座金身吧!”

    渠东

    一愣,待看清是常家三爷,顿时大喜过望,不过他知不宜寒暄,只将银票攥在手里道:“金身咱们已经塑好了,李青天在咱们山西受了那么多委屈,哪能让再让他的法相寒酸了,不过这是常三爷地一片心意,却之不恭,这样吧,这一千两就算青天庙地第一笔香火!”说着话向常达山深深一躬,常达山也赶紧回礼。

    这下可好了,其他商贾学着常达山的样儿,也纷纷上前,一张张数目不一的银票纷纷汇集到渠东家手里,多得他双手都拿不下了,手忙脚乱之下,只好将袍摆撑起来,索xing将银票全部兜在里面,活像卖完艺后收捧场钱地老江湖打把式。

    山西商人富归富,可大多比较节俭,除了生意场上必须的应酬和修建自家宅院以外,很少奢侈一把,可这次居然一个个都像转了xing似的,三百五百银子可着劲的往外掏,看的李元宏感动之余,心中暗道:早知道这银子这么好赚,当初还费那老鼻子劲到处搞银子,直接开个募捐大会不就得了。

    正在这时,忽然听见山下一声高喊:“布政使潘大人到!按察使刘大人到!”

    李元宏心说坏了,熟人越来越多,今日想囫囵着回去,怕是难了,可是,当他向坡下望去的时候,直吓得脑袋后面的辫子差点竖了起来。

    只见坡下浩浩荡荡开来足有一百多号人,光轿子就有三十几乘,最前面三乘大轿走下三人,其中是两个身着官服的一老一中,年纪大的那个正是山西布政使潘铎,中年的那个正是山西按察使刘源灝,跟他并肩而行的是前任协办大学士汤金钊,这三个人都对李元宏有救命之恩,上次若不是他们,李元宏早蹲在刑部大牢里数虱子了。

    后面跟着的一群身穿蟒袍补服的官员,有候补同知汪百正,洪桐知县陈惠括,太平知县戴起元,还有四五个李元宏见过的平阳府其他县的知县,此外还有十几个不曾蒙面的大小官员,胸前的补服从七品到四品不等,想来也是山西各个州府司道的官员了。

    紧跟着轿子而来的是一辆插着一柄大麾的装饰肃穆的三驾马车,马车两边簇拥着几十个人……人里,想找出一个不认识的都难。

    一群人里有庄师爷,王雁归,林刚,汪同生,高孟局,陈恭,陈敬等人,有大嗓门等曲沃县衙的十几个衙役,还有候单,冯匡和叶雷等几十个河兵。

    河兵们小心翼翼的从马车里抬下一口宽大的黑漆厚木巨棺,套绳串杠,由十六个体格高大的河兵抬着向山上走来,庄师爷,王雁归,林刚,高孟局四人分别走在棺材两旁,单手扶着棺壁,神态凝重的挪着步子,隔着这么远,李元宏就能看到他们的眼中亮晶晶的,显然一个个都含着泪。

    前面的官员闪开两边,让巨棺先行,当棺材经过潘铎和刘源灝身旁的时候,他二人不约而同的伸手搭在棺盖之上,随着河兵一同前行。

    李元宏透过斗笠望见了汪同生,一看见他,李元宏心里稍稍松了口气,因为只要汪同生还活着,那些大堤上的河兵、衙役,农户们就应该还活着,至少死伤不会太严重。

    不过此时的李元宏,却越来越糊涂了,既然临汾大堤崩了,那自己无论如何都是个罪人,致使那么多百姓死难,这个滔天大罪绝不会因为自己已经尽了全力就可以免去的,如果说庄师爷他们为自己祭祀的话还说的过去,那这么多商贾官员公开祭祀自己就不对劲了,他们不怕朝廷怪罪吗?不怕被株连吗?

    李元宏在那里绞尽脑汁的想着,而这会儿功夫,棺材已经抬到山顶了,潘铎和刘源灝两位司台大员也在棺木旁站定,这时,庙门前的四十九个大和尚一起高声唱道: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