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到曲沃

    ()    事办完,肃顺也该走了,他虽然桀骜,但办起差来想到,他让李元宏将修堤的经过,各方面的阻挠,遇到的困难详细写一个折子,由他带回京城递上去,至于李元宏被洪水冲走后的经过就无关紧要,可以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此外,肃顺在话语之间也透露出三大宪集体调任的内情,虽然他说的模糊,但潘铎,刘源灝也能听出来,其实就是道光对穆彰阿、祁隽藻、潘世恩三位大军机之间的争斗采取的折中之法,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次是祁隽藻、潘世恩两派占了上风。

    紧接着,潘铎,刘源灝两位掌司也告辞赴任,潘铎是山东布政使,而刘源灝则是广东按察使,说起来都是肥差,所以二人心境奇好,与李元宏也谈了许多。

    经过这一番磨难,两位掌司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个有时精明过人,有时又憨傻老实的黑小子,都已把李元宏当做子侄一般看待,所以临走前分别与李元宏单独作了一次详谈,直言不讳的将山西境内的诸多情形,竭尽所知的告诉李元宏,也算存心点拨于他。

    随后汤金钊和陈敬也离开太原,他们此次本来打算带陈恭一起回浙江,没想到陈恭没带回去,还遇见李元宏这个走到哪里搅到哪里的搅屎棍,竟将他二人也搅了进来,替李元宏到处奔波,在山西一待就是两个多月,现在也到了该离别的时候了。

    对于汤金钊,李元宏是既感激又崇敬。不过让他郁闷的是。好像人人临走都喜欢和他一次谈话,就连一向不喜言谈地汤阁老,也把他叫入房中上了一堂政治课,将朝堂上地朋党之争给他大致讲述了一番。

    汤金钊的用意是让李元宏知道,千万不能卷入这肿漩涡,更不能触及各派党朋的利益,但适得其反的是----李元宏算是听明白了。若想不卷入朋党之争,若想不触犯他们的利益,自己只有什么实事都别干了。而这对于他来说是绝不可能的。

    该走的都走了。商贾们千恩万谢之后也纷纷告辞,最后只剩下曲沃县衙众人和常家众人,可以说都是自己人了。于是常达山命人在太原城地翠缘楼设下十几桌酒宴,算是临别置酒之意吧。

    常达山也要回榆次了,本来李元宏是要跟他一起去恰客图的,但现在常达山哪能还让一个知县跟他到处乱跑呢,最后李元宏只好向常达山推荐了一个人。那就是怪才高孟局。这个高孟局总能在危机时刻想出一些天马行空但又施之有效的好主意,只要加以磨练。日后必定是个商业奇才。

    本来常家对人员地进入,把关非常严格,但常达山对于李元宏推荐地人,那是一百二十个放心,当然是满口答应了,要说这常家的四大商号,那在全国商业界的地位可是泰山北斗级地,长河上下、大江南北没有人不知道,能进入常家商号,待遇非常高,那可是三晋子弟做梦都能笑醒的好事了。

    但对高孟局来说,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让他动心的是,能够拥有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而此刻,李元宏和常达山二人已经将他推到了这个平台之上了,高孟局当然是满心欢喜,愿意跟随常达山。

    诸事安排完毕,大伙兴高采烈地推杯换盏,大嗓门等衙役和候单为首的那些河兵们从没在这太原第一大酒楼喝过酒,那兴奋劲就别提了,一个个拉着常家众人拼酒,而大少爷常运达和活计长随们也毫不示弱,推酒行令大声吆喝,一个个喝地是面红耳赤。

    而林刚、庄师爷、陈恭、汪同生等人感激常达山对李元宏的救命之恩,也轮着番的向他敬酒,就连一向不饮酒的汪同生也拿起装满白开水的酒杯频频举杯,搞得常达山真后悔搞这么个倒霉的宴会。

    众人正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酒桌旁的方采茵却一声不吭的坐在那里,一根小手指不住的在桌上画的圈圈,脸上却看不出任何表情。旁边的王雁归知道这个方姑娘一直对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