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91饥民

想被这些家伙撕碎吃到肚子里去,就快些动手!”

    城壕旁,六七百名饥民正拥挤成一团,摇摇晃晃的将装了土的草袋和柴捆扔入城壕中,想要填出一条通往城门的通路来。对于这些已经被饥饿折磨得瘦弱不堪的人们来说,要搬运沉重的土袋和柴捆是十分艰难的工作,很多人甚至在半路就突然扑倒在地,再也不能动了,但旁边的人则一言不发的搬起土袋,继续向城壕前进。城头开始响起密集的火器声,灼热的铅弹将饥民们枯瘦的身体打断,撕碎,但这并不能阻止人们的行动,饥民仿佛聋了一般,继续摇摇晃晃的将一袋袋泥土和柴捆投入城壕中,眼看城壕变得越来越浅了。

    这时突然一声巨响,仿佛一个晴天里打下了一个霹雳,填壕的饥民倒了一大片,原来城头的守兵看到火绳枪无法阻止饥民填壕,搬来了一门长炮,这种发射六到七斤重的滑膛炮是吴军野战部队中装备的最大口径火器,如果在近距离,发射霰弹可以造成非常恐怖的杀伤。密集的霰弹一下在人头攒动的城壕边扫出了四五丈见方的空地,这些麻木的饥民的动作终于变得迟缓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守军又用那门长炮射击了一次,又打死了不少人,饥民们终于绝望的退下去了。

    城头,那名年轻的吴兵呆呆的看着城下那些横七竖八躺着的尸体,在他右边六七步的地方,刚刚发射完的铜炮炮口正散发出白烟,几个炮手正将长柄羊毛刷在一旁的醋水桶里涮洗着,准备清洗炮膛内没有燃烧干净的火药残渣。突然,他转过头来,对身后正在将火绳从夹子中取下来的旗头道:“旗头,不知道怎么搞的,我现在心里很不舒服。不是因为杀了人,你知道我杀过人的……”说到这里,那吴兵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停下来了。

    旗头抬起头来,看着年轻同伴的目光里有一丝同情:“我明白你的感觉,这些人和战场杀的那些人不同。战场我们不杀他们,他们就要杀我们,我杀他们是心安理得。但这些可怜人只是要有口吃的,要活下去……。”那旗头说到这里,也停了下来,空气变得沉重起来。

    衡州城外的十余万流民并非是完全没有组织的,他们依照乡里、宗族结成了人数或多或少的百余个小团体,杂乱无章的分布在城外各个村落中。这些村落本来的主人多半已经逃入衡州城内,只有极少数来不及逃走的则被这些流民所杀死。只有极少数地形险要,防御坚固的坞壁才能逃脱这场劫难,城东宋家庄便是其中之一。

    这宋家庄位于城东的清泉岗,离州城越有四十里,因为岗有清泉数眼,可灌田数千顷,是以从去年冬天开始的那场大旱并没有影响村中的居民。这宋家庄中有七成皆为宋氏宗族,本就颇为团结,其中的宋家二郎更是湖南黑道有名的大豪,家中豢养的宾客便有近千人,自唐末动乱时便结寨而居,若是官府势力大的时候,也就将两税缴纳去,而官府之命不入庄中,此番饥民包围衡州,攻了两次庄子,都被打退了,那庄主又送了百余石粮食给数伙饥民,便也不再有人围攻,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局面。

    宋家庄大堂,一个黑脸胖子坐在首座,两厢里坐了十余条面带饥色的汉子。那黑脸胖子虽然是个五短身材,但一对眸子却明亮之极,顾盼之间颇有威势,正是当日途径商锦忠的那个神秘的宋掌柜,也是这宋家庄的主人----宋二郎。这宋二郎满脸堆满了笑容道:“这些日子凭诸位关照,约束族人,使得宋家庄下田宅平安,宋某这里先谢过各位了!”说到这里,宋二郎站起身来,对堂众人做了个团圆揖。

    原来堂这十余条汉子都是衡州城外流民的领袖,宋二郎这些日子软硬兼施,也让他们看出了自己的手段,前几日突然说这天是自己生辰,邀这些人来喝杯水酒。这些人也或多或少的吃过宋二郎的好处,也知道他的厉害,得了邀请,大部分便也都来了。此时见宋二郎如此多礼,赶忙纷纷起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