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卷三 补天裂 节四十 抚远(中)

漪。当着是一派肃杀凄迷地秋境!

    “亲爸爸”。过了良久。还是光绪先出言打破了龙舟内地静寂。“对于这同治九年地两江刺马案和如今地文廷式一案。儿子自己还有些想头。”

    “嗯?”。慈禧太后略显惊讶地望着光绪。说道:“皇帝想到了什么?不妨说来听听。”

    “是!”,光绪神情恭谨的向慈禧太后轻施一礼,又定了定神思忖了片刻,这才开口:“儿子十几岁时就跟着亲爸爸学习政务,这些年来更是把同光以来各地督抚的奏折等都仔细的看了一遍……所以,儿子以为,马新贻与文廷式之死,看起来虽颇有相似之处,但其实却是大相径庭!”

    “哦?”,慈禧太后挑了挑眉,对光绪道:“说下去!”

    “是!”,得到慈禧太后的鼓励,光绪的神色里明显多出了几分自信,他继续道:“马新贻死时,正是朝廷与地方督抚之间此消彼长的微妙关口曾国藩虽然因天津教案而几近盛名全毁……”,说到这里,他不由得佩服的望了眼慈禧太后不过是把曾国藩递上来的折子小小的删除了那么几个字,就让那位中兴名臣声名狼藉,这样的心术手腕,便是须眉男子,怕也要为之汗颜吧?

    “当湘系毕竟树大根深,别的且不论,就看当时的天下九督曾国藩督直隶,便是专任两江后,接掌直隶的也是其弟子李鸿章;而除了这师徒二人外。陕甘地杨岳斌也是出身湘军……其它如左宗棠等虽与曾某素不相宜。但到了关键时怕也会同气连枝……可如今这形势却完全不同了”,光绪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如今李鸿章虽久在直隶,但湖广地张之洞却已能遥相制之,一言以蔽之,今日之淮。已远不及昔日之湘的声势。所以儿子以为,文廷式之死,其实是朝廷一个难得的机会!”

    光绪越说越兴奋,他双眸晶莹闪烁,脸上也泛起潮红:“李鸿章毕竟是望古稀的年纪了。儿子觉得,趁文廷式之死。正好让朝廷来小小的敲打下北洋,所以儿子才决定对任某是颁赐双龙宝星,但不加其衔。除此之外,儿子还打算明发上谕,褒奖北洋海军营务处总办罗丰禄、右翼总兵刘步蟾等一干人等……虽然如今都在风传任某是李鸿章选的衣钵传人,但任某是个几近横空出世地人物。根基浅薄的紧!就算李鸿章向让他接掌北洋。他又拿什么来压住北洋里那些老人?而儿子的意思,就是要借这一抑一扬。让北洋内的其他人也看到朝廷对任某其实是不满意的!心有不平又有所峙,那自然就会起了争心。而朝廷就可以呆在一边。就让他们北洋自己闹家务去!”

    慈禧太后震惊了!她仿佛不认识似的仔细打量了光绪一番,欣慰地笑道:“皇帝还当真是长大了呢!不错。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皇帝能看清这一点,不但难得,亦是可贵了!”

    “不过……”,光绪脸上刚刚露出些许得色,却听到旁边地慈禧太后已经转了口风:“皇帝这样行事,却还是有些操切!看来这记日子三个字,皇帝还是没有完全悟透啊……”

    “你也不要不服!”,她扫了一眼光绪,继续道:“你能想到这么处置此事,便是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君王亦做不得快意事,而且已经懂了什么叫形势比人强。可你的不足之处亦在于此这如今的形势,你还看得远不够清楚。”

    “你说的不错,如今这北洋,看起来比当初曾国藩的湘系声势似乎要差了许多……”,慈禧太后从齿缝里倒抽一口冷气,咬牙笑道,“你刚刚跟我老婆子说的还是同治九年地形势,可你既然已经看了这么多折子,就更应该知道,在同治初年时地天下九督中,曾国藩自己就是两江总督,而余下的八个,除了一个湖广地官文,陕甘的杨岳斌、直隶地刘长佑都直接出身湘军,两广的毛鸿宾是曾国藩地同年,云贵的劳崇光也是曾国藩的老友,而四川的骆秉章与湘系之间也是暗通款曲,剩下一个闽浙总督,却也是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