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八十五章:定州内事(1)

,加上辅兵,不下两万余人,从启年师调去的两支步营更是身经百战,虽然不如启年师的老底子天雷营那么强悍,但这两个步营在定州军系列中,也是不折不扣的强军,而李清更是准备将陈泽岳的步兵营也调入到姜奎麾下,陈泽岳原是鸡鸣泽总教官,对于自己亲自指挥的这一个作战营,私下里当然是作了不少小动作的,这个营虽然只上了一次战场,但他的作战能力却相当惊人,以至于李清私下里将陈泽岳叫来,就他以权谋私的小动作狠狠地训斥了一番,将鸡鸣泽训练营里的精兵强将汇集到一个营里,代价当然是其它作战营战力下降的结果,得了实惠的陈泽岳表面上是心悦诚服,暗自里心底却乐开了花,李大帅虽然狠狠地教训了他,但却没有将这个营拆散的打算,这让他一直担心的事情有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殊不知要不是李清准备在北线大动干戈,的确需要在北线加强力量,这个步兵营必然会被拆散分置到其它各营去。

    到十月的时候,姜奎部已集结了三万余精兵强将,田丰的到达更是让北线万事俱备,只等时局成熟,便挥戈北进,攻取卢州,全面进攻吕氏地盘了。

    作为一个新兴的势力集团,李清麾下的一众官员们还没有老官僚体系那么臃肿和拖沓,新兴官僚阶层为了更远大的前程,热情高涨,办事效率保持在一个相当高效的程度上,当然,这也让李清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案头上永远堆满了批阅不完的文件,大小会议一个接着一个,一天的日程从凌晨安排到深夜,有时连吃饭的时间也被挤占,日子过得是相当的辛苦。

    但看到自己控制的地盘实力每一日都在增长,除了军事,经济民生也是蒸蒸日上,境内百姓安居乐业,李清痛并快乐着,很是满足。

    以前以定州一州之力供养十万大军,财政上捉襟见肘,不得不借贷度日,但拿下了复州,并州之后,日子便好过多了,复州商业发达,盐业足以影响整个大楚的价格,而并州是产粮大州,有了他,三州的粮食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而且李清在定州新扩展的地盘上大力耕荒,开拓新的粮源,连原先的以牧业为主的蛮族都有一部分开始了定居种植,如今从抚远要塞到上林里之间,数百里的原先的大荒原,战斗频频发生的区域已是良田万顷,站在要塞顶上看过去,金黄的麦浪犹如黑水洋里那无尽的波涛,随着风一起一伏,让人不由得不心花怒放。

    即便如此,李清还是不遗余力地在贮备粮食,在他看来,整个大楚的战争还仅仅是开端,随着战事的深入,中原腹地大量的良田将被荒芜,无数的农民将被强制入伍,**已是可以肯定的了,如果运气不好,再碰上一个旱灾水涝的,粮食价格将会飞涨,定州必须有备无患。提前作好准备。

    付正清负责的定州债卷发行司仍在运作,这个原先为了应付财政危机而临时成立的机构已正式化,一年的债卷到期后,定州果然如约返还本息,这让原先被迫购卖的一些商贾官员们大喜过望,而一些本着支援当时平蛮战争,本就没有收回这点银子的的老百姓也是欢天喜地,居然意外地小小地发了一笔财。

    而象龙四海之流的人物,在债卷司拿到银票之后,当场便表示愿意继续购买定州的债卷,龙四海当年购买债卷,本就是一种政治投资,钱收不收回来根本不在乎,反正这两年,他跟着李清已不知赚了多少钱回来,眼下看来,当年的这一点投资完全拿不上台面来。

    而向文金这样有把柄被统计调查司捏着的大商,只要清风不去找他的麻烦,用这些钱买个平安,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继续发卖有期债卷便成了定复州讨论的话题,连刚刚在归附的并州百姓士绅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对于继续发行债卷,定州高层一连商量了几天,终于决定将这个政策延续下来,债卷司这个临时衙门便继续存在并转正了,对于李清而言,他是很乐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