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百六十二章:严峻的形式

两地开始了求灾工作。而与此同时,李思之又向李清写信告急,要求李清迅速派遣文官到宁登地区充实到各部衙门。

    而文官集团却一向是定州的短板,虽然李清一直在努力地培养文官,但效果一直不明显,后来迎回周王,在传世玉玺的印证作用下,与大楚朝争夺正统地位,这才稍稍有了起色,清流士林也开始分化,不少人开始转向定州,设立于定州的太学经过这一年多的努力,四方招揽人才,培养官员,灌输定州新政,但无奈时间太短,连太学的教授加学生一起,也还不过只有三四百人而已,咬咬牙,李清一气儿将他们全派了出来到宁登任职,一些只想做学问不愿为官的老夫子,李清更是不惜屈尊下访,晓以大义也好,威逼利诱也罢,总之是将他们一个个地劝动,一时之间,太学是人去楼空。偌大的太学内只剩下了一些勤杂人员。

    从五月占领宁登,到七月下旬的时候,总算才将形式稳定了下来,官员虽然不够,但各衙门总算能运转起来,不知曾充想了一些什么办法,居然从辽沈地区给李思之弄来了一百二十万石粮食,经由水师运到宁登地区,竟然是超额完成了任务,有了这些粮食,虽然不能说吃饱,但以此度命,捱到秋收之后,总还是行的。而李思之在这两个月间,竟是活活地瘦了二十余斤,已是形销骨瘦了。

    严峻的经济形式也拖累了军事行动,吕大临的十数万大军全都停下了前进的步伐,如果不打仗,士兵们一天一斤粮便行了,但一旦开战,一天消耗两斤粮那是家常便饭,没有粮,仗自然也就打不起来,而洛阳方面在占领了勃州之后,也急于稳定当地形式,构建防守体系,亦没有余力向宁州军发起进攻,双方一时倒是心照不宣。

    但勃州的情形比起宁登两地要好上太多,因为宁王与尚海波的协议,宁王最后的疯狂并没有涉及到勃州地区,尚海波接管的勃州完好无损,相较起宁登的兵荒马乱,勃州要占据相当大的优势。

    而在军事方面,到七月份,在尚海波的强力推荐下,没冷落许多的裘志出任勃州统帅,让登勃前线的形式瞬间便紧张了起来。小规模的磨擦不断地开始出现。

    鉴于此种形式,吕大临亲赴登州前线,督帅全军,应对裘志的主动进攻战略,而田丰则在宁州坐镇,统帅以郭全凤离营为主的军队,进剿十万大山之中宁王残部。

    勃州,裘志在被天启雪藏近两年之后,终于再次复出,与李氏家族说不清也道不明的复杂关系是裘志被冷落的原因,但纵观这些年来,能在定州的强势攻击之下,没有吃过什么大亏的裘志是洛阳军方少有的人物之一,于是在尚海波的一支坚持之下,裘志被派往了勃州。

    裘志已经快七十岁了,在这个时代,已是少有的高龄,遑论还能统领大军打仗,与他同一个时代的老家伙们要么已是退隐在家怡养天年,要么便已经去了地府与阎罗王打交道,所以裘志很是自豪。

    到了勃州之后,裘志做了两件事,第一便是主动求战,庞军海上兵败,定州又研发出了极为厉害的武器的情报已经到了洛阳,并下发到各位统帅的案头,在仔细研究了对方的这种武器之后,裘志断定,在这样凌厉的攻击武器面前,再坚固的堡垒都不可能守住,只有主动出击,与对方在运动战之中找到破绽,才能寻出胜机。

    职方司已经查出这种武器被命名为神威大炮,每架大炮重达数千斤,如此重的份量,便决定了他在战事之中的局限性,那就有机可趁了。

    其二,在尚海波的授意之下,裘志在勃州境内莱河的入海口修建要塞,莱河纵贯数州,一路流经平州,肃州,兴州,自勃州入海,对于没有强大水师的洛阳朝廷来说,莱河便是悬在头上的一柄利剑,一旦让定州水师突入莱河,则中原的千里沃野必然成为战场。

    这也是尚海波在宁州必败之后,不辞辛苦地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