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七十六章 西北行(十四)

    载淳对此次回军烧毁弹药之事大为恼为,并不是说载淳对农民叛乱有多么的反感,反而有时候还有些同情,如果不是百姓们没有活路,他们也不会去造反,载淳常常会去查当地的官员。

    而这次则不同,不管回乱出于何种目的,但是载淳现在是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对敌的是俄国人,而这些人却是在后方给自己捣乱,这可能会导致自己此战的失败,这是载淳最痛恨的。

    就象是一家的几个兄弟一样,无论平时有多大的矛盾,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一致对外的。可是这次的回乱却是在帮助俄国人,这就是叛国,是通敌。所以载淳才很气愤,下了狠心,决定对此要严杀,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才是民族的敌人,什么才是最关键的时刻,应该一致对外。

    载淳又写下了民族大义之论的文章,送去京城,准备在中华报上刊登。同时还令胡林翼不希一切,再筹措一批弹药,送到陕甘,给皇家第九军以及正在赶去的皇家第二十五师宋庆部。

    同时命令周馥为剿匪总司令,对陕甘的回乱进行剿灭,同时不要俘虏,无论是否投降,一律杀!同时尾随回乱者,杀!为回乱通风报信者,杀!

    载淳下了通杀令,这就是十几万,甚到几十万人的生命。当年载淳对回乱杀死百万汉民都没有这么痛恨过。载淳就是要通过这种手段,却去除这种不稳的因素,绝不留情。

    载淳的那篇民族大义论在全国引起了强大的反映,对回乱都口诛笔伐。但对载淳的通杀令却存有不同的看法,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同此时在京城之中的大学学子们却举行了游行活动,坚决支技载淳的通杀令,说回乱通敌叛国,人人得而诛之,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随后在天津、江宁、上海等地的学子们也都纷纷响应,一时之间群情激愤。学子们在不停的讲解着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叫一致对外,一时之间唤起了人们的爱国之心。

    而此时的俄军并不知这个情况,在进入到八月末之后,他们边续派了三次人,终于探知了后路已经被清国断了,并且前两次的人也都被缴杀了,最后一次也是侥幸才有一个人逃了回来。

    此时的弓月城俄军大营之中,一阵的死寂,士兵们也都知道了这个情报,士气很是低落,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回不了家了。

    而克尔金此时正大大帐之中与巴布洛夫、札哈罗夫正在激烈的争论着,他们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岐。

    克尔金说道:“现在我们的后路已经被断,唯今之计只有向前,争取早日攻下惠远城,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札哈罗夫却说道:“克尔金司令,即使我们能攻下惠远城又能如何,难我们攻下惠远城之后就能回去吗?我不同意。我们现在应该立刻回兵,去打通阿勒坦山通道,这才是我们唯一的活路。”

    巴布洛夫此时并没有站在札哈罗夫这边,而是说道:“我同意克尔金司令有看法,我们应该去进攻惠远城,只有尽早的攻下惠远城,我们才能躲过这个该死的冬天,才不至于被冻死,才能活着回去。”

    札哈罗夫嗤笑了一声,说道:“你们认为惠远城是那么好攻下的吗?清国的皇帝是那么好抓住的吗?就看他们能全歼哥萨克骑兵,我估计那里最少也要有五六万大军,再加上原来的守军,总得有十多万大军。而我们只有三万五千军队,又怎么攻下惠远城呢?

    而在阿勒坦山的清军则不然,他们经过长途跋涉,现在已经是疲惫之师,同时他们又能带来多少弹药,只有攻阿勒坦山才是我们的出路。”

    克尔金也是毫不相让,大声说道:“札哈罗夫大使,你也是从阿勒坦山过来的,那里的地形你不是不知道,阿勒坦山易守难攻,谁又知道该死的清国兵设了几道防线,别说我们只有三万五千人,就是有十万人也不见得能攻得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