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09章 羽绒服试销

    [今天第二更,晚上还有一章加更!求点击、求收藏、求红票!]

    有关政法队伍数量不足方面的原因,中央在年初“加强政法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农村一般应当以区、公社(乡)或集镇为中心逐步建立公安派出所和设置司法助理员。后世绝大多数乡镇派出所,就是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在一九八二年的当下逐步逐步开始成立。此外,数量的不足,还有一个分期分批扩大政法队伍的计划,具体到某一年、扩大到多少多少人,此处不再展开。

    天昌公社的派出所也在筹建当中,相比于其他公社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天昌公社的情况倒是要好一点。究其原因,丁三坡曾笑言,天昌公社实在太穷了,没什么东西可供人觊觎。不过,以前没东西可偷,不代表往后也是。随着长毛兔的到位,生产大队畜牧场的饲料仓库时常有人光顾的样子;再随之往后,饲养能力较差的社员与逐渐富裕起来的那一部分群体,贫富方面的差距可能也要引发不必要的想法。

    吴小龙事件给了丁三坡一个发现人才的机会。连西大队的郝兵,一个退伍军人,党员,能在发现案情之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说明他对待革*命工作有热情,也有干劲;一旦发现了新情况,当即紧追不舍不言放弃,愣是靠着两条腿抓到了骑自行车的人贩子,这样的韧劲,着实的不多见。

    有关治安形势日益严峻,丁三坡也是有自己想法的,觉得在即将成立的派出所有自己的亲信,使唤起来到底要方便许多。基于此种想法,丁三坡找机会与郝兵深谈了一次。

    郝兵这几天也有种直觉,丁书记不会无缘无故对他表达出某种程度的亲近之意,这就让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充满了期待。还别说,郝兵的直觉还是有点靠谱的,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丁书记捎讯,让其去公社大院走一趟。郝兵知道,这是他的机会,所以,当丁三坡征询他有无从事公安工作的意见的时候,郝兵除了第一时间表达了肯定的愿望之后,还非常隐晦的剖白了自己忠于党组织的政治态度。

    这样的表态,丁三坡自然是满意的,所以,丁三坡就向公安局推荐了郝兵。公安局也很给面子,郝兵这个名字很快就出现在参加培训名单上。郝兵也同样很满意,公安干警,只要在正式编制之内,那就是脱产干部,与民兵连长这一富含水分的“军官”不脱产干部相比,仅仅只是跃出农门这一项,足以让大多数人眼红一阵子。

    ※

    吴小龙事件的另一余波,是丁大力态度的转变。以往,他觉得帮助他人是一件高尚之事,无论受助群体作何感想,身体力行的帮助者,其动机总归是值得尊敬的。然而,通过这一事件,他明白了并不是有一颗扶弱之心就能够解决问题。事实上,以他个人的能力去帮助吴芸芸一家,以及公社经济建设得到长足进步,吴芸芸一家子的经济条件自然而然改善,两者之间,后者无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样的想法有点冷血,只不过,扪心自问,一个老人倒在地上,若是他冷眼旁观而不是立即伸出援手,一旦其行为遭到他人指责,他是否还有与他人争辩的勇气。

    自此,他下意识地与吴芸芸拉开了距离。无独有偶,吴芸芸也不再经常xing地找他一起做作业或者一起上学。于是,生活重新归于平淡。

    到了二月的月底,在奚菲霖的监制之下,筹建中的针织一厂,在原针织厂女工鼎力相助之下,出样了第一批八百件羽绒服。这一批羽绒服的生产,借用的是老的针织厂的车间,设备还是老旧设备,其他方面乏善可陈。若说非要有不一样之处,那就是老的针织厂其他生产一律停下,一边生产羽绒服,一边加紧培训工人。培训中的女工,主要以生产鸭毛料的滑雪衫为主,技术熟练的则加工鸭绒、鹅绒。

    奚菲霖对于天昌公社女工赞不绝口,这里的赞美倒不是说她们技术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