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四十七章首席幕僚

百姓心向太平,庶民祈求生息。大唐亟待一位有道明君来匡扶社稷整理乾坤,殿下功高势大,于李家一姓而言是福,于天下苍生而言是祸。太子若不能独秉大政,则处处要守殿下掣肘胁迫,如此天下虽一统,却万难大治。赵某人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既然有志辅佐太子做一代明君,自然便与殿下势不两立”

    李世民哂笑道:“我实是不明白,你从何断定建成便是一代明君?”

    赵弘智哈哈大笑:“殿下何不直接去问皇上,为何始终不肯立殿下为太子?”

    李世民愣了一下,笑道:“父皇坚持长幼之序,又鉴于前隋明鉴,再加上我那相亲相爱的兄长和弟弟天天为我说好话,自然以我为隋炀帝,这又有什么好说的。”

    赵弘智摇了摇头:“非也,非也。一部史记,究竟要告诉世人何样道理?古来皇帝谥号,开国皇帝谥武,继其位者谥文,这又是为了什么?盖凡于乱世开创新朝者,莫不以武事立国,所谓马上得天下。然则马上得天下,却不可以马上治之。刀箭能打下江山,却不能使庶民饱暖国库充盈,更不能令政治清明国势日上开创一代太平盛世。是以武将取天下而文官治天下,自古便是历代政治之本。殿下的赫赫武功虽然炫目,却也是生灵涂炭国库空虚的根本之源,海内不定,这一层自然不用多虑。然则皇上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与民休息致天下太平的即位人选,是故殿下的赫赫武功,恰好却是殿下丧失角逐大宝资格的根本原因。”

    李世民闻言不禁啼笑皆非:“就因为这区区腐儒之论,你赵弘智就能断定我若登基必是一个无道昏君?”

    赵弘智叹道:“殿下难为一代明主,缘由有三。殿下长于征伐,疏于政事,说起来虽能头头是道,却多是纸上谈兵,不识稼穑,不知疾苦,亦不晓治政之繁难琐细,虽欲励精图治,却万难入实,如此以想当然治天下,天下虽欲不乱,其可得乎?此其一也。”

    “殿下久在军中,领兵打仗是天下最讲求效率之事,成败往往系于一发,靠的是令行禁止杀伐决断,靠的是统帅一言九鼎的权威,靠的是将士用命三军听令,然而治国行政却恰恰相反,靠的是集思广益各尽其职,自古君王无圣人,始皇帝天纵之才,却历二世而亡国,孝武帝威播四海,晚年却朝政崩坏人民困苦不得不下罪己之诏,以一人治天下,虽仲尼复生不能为也;上古三代之治,前汉文景之兴,皆非一人之治也。故而盖凡君主**专断之政,必难持久,以众人治天下,盛世可期。殿下乃治军之人,独断专行,已成习气,改之难矣,军中若有人怠慢将令,立斩之;朝中若有直臣,殿下又岂能容得?故此不以文韬而以武略治天下,天下虽欲不乱,其可得乎?此其二也”

    “殿下以宫变夺权于京师,诛手足秉政于大宝,所谓得位不正,其心必邪,纵然殿下能够容得臣下谏言用事,然事涉六月四日事,殿下能虚心雅纳否?以赵某看来,殿下秉性刚烈强悍,胸襟殊非宽广,恐万难容也。非但不能容,更有甚者,心邪则意乱,意乱则惑生,则猜忌臣下私揣他意,久而久之,治事之人唯唯诺诺,进言之士战战兢兢,凡事惧犯圣讳,则君子不行,小人生焉,天下虽欲不乱,其可得乎?此其三也”

    赵弘智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李世民初时还面带轻蔑之色,听了一阵神色便转凝重,攒眉抿嘴一语不发,将赵弘智所言每一个字都放在心中细细咀嚼。赵弘智收言,他却浑然不觉,兀自呆呆立定,脸上神色变来变去,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手心里全是汗水。

    半晌,他方才缓缓抬起头来,上下重新打量了赵弘智一番,忽地双手相合举过头顶,躬着身子对着这位钦犯深施一礼,口中说道:“先生确是无双国士,便是这一番话,李世民终生受用不尽,请受世民一礼”

    足不动身不摇,坦然受礼,口中却道:“我知殿下素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