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四十九章谋取潼关

    谢叔方突然接口道:“大王,叫我说我们根本不用去泾州,不如就近赶往潼关。那里应该还不知道京师的变故,我们拿下潼关应该不是难事。只要我们能守住潼关用不了多久天下局势就一定会有大的变化。黄河北边就会是我们的势力范围,而且李世绩、李靖和屈突通这些能打的名将现在都在北边,我们隔断他们和李世民的联系然后再以皇帝的名义劝说他们与我们一起讨贼,这样大事一定可以成功。”

    潼关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城北,古为桃林塞之地,“塞”就是边塞、要塞,边界险要之处。这里西接华山,南靠秦岭,北临黄河,东面山峰连接,崖绝谷深,只有一条小道通过。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常作为关中防御的大门。此地当秦、晋、豫三地要冲,所以有“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之说。

    潼关最早建造的确切时间已不可考,据说起初叫冲关,因为远望黄河自北直冲而来,故名。现在我们如果站在潼关故址北望,看到的是,黄河劈开秦晋之间的群山,滔滔而来,南下直扑华岳,至此陡折向东,转折处小于九十度,隔河与风陵渡相望。后因此地西有潼水,改名潼关。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曾修建潼关,在函谷关西五十公里处,作为辅助函谷关的第二道防线。函谷关在三国魏正始元年(240年)废弃,潼关便成为关中东面的主要门户。

    这个由山川自然组成的军事要塞,历来被誉为“三秦锁钥”。古人曾慨叹:“人间路止潼关险”人们把潼关同“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相提并论,云:“畿内之险,唯潼关与山海为首。”(《山海关志》)作为军事要隘的潼关,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考历史上与潼关有关的重大战事有三十多次。战国末年,秦国从晋国夺取潼关之后,开始击灭六国的大业。诸侯联兵仰关攻秦,秦人开关迎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东汉末年,马超、韩遂十部皆反,屯兵潼关。公元211年,曹操亲自率军,与马超夹关而战,曹操以沙筑墙用水浇灌,一夜冰冻成垒,马超兵败西逃。公元536年,东魏攻西魏,西魏拒守潼关,东魏兵不得进,西魏军潜出禁谷,出其不意,全歼东魏军。这是唐朝之前的故事。

    马周也道:“谢将军所言不差,不过谢将军忘了提一个地方。”

    “那里?”李承明问。

    “山东,山东之地自古便是人气荟萃之地,秦始皇焚书坑儒,坑灰未冷而山东乱起,汉高祖刘邦便是山东人。自前朝以来,李密兴于瓦岗,建德起于聊城,朝武,许多都是山东豪杰,先太子殿下在山东甚得人心民意,只要大王派人赶往山东号召百姓讨贼,山东豪杰必定会纷纷响应。”马周答。

    李承明偏头看向薛万彻道:“薛大将军以为呢?”

    薛万彻看了看马周道:“臣以为马相公和谢将军所言都不差。太子在朝中素有仁爱之名,人心归辅,如今被秦王残害,京城文武慑于秦王yin威,敢怒而不敢言。就连皇上此刻也被秦王软禁。只要大王振臂一呼,打出诛秦王、清君侧,为太子、齐王复仇的旗号,天下州郡,必然纷纷响应,不过臣下以为当务之急是先派一些人潜会长安去打探李世民的动作。”

    李承明点了点头道:“是啊也不知道泉盖苏文怎么样了?但愿李世民没有杀了他。”

    马周道:“泉盖苏文是高句丽使臣,眼下这个局势秦王一定不会杀他外树强敌的。”

    冯立也道:“臣在东宫仔细检查过,没有泉盖苏文的尸体。不过大王你的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已经死在秦府士卒的刀下了。”

    李承明点了点头,自言自语道:“斩草除根是一定的,只是我没想到李世民的动作会有这么快。他连二哥六弟这些根本不曾与他为敌的人都不肯放过,我就更不用说了。”

    说完他突然一把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