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五十六章山东乱起

    这十几天来长安城内到处都在流传着一句话“亡秦者楚也”,百姓们议论纷纷,大家一致认为楚就是现在正占据潼关的楚王李承明。至于秦则有两个说法,一是说当朝太子,曾经的秦王,二是说三秦父老和这八百里秦川上的全部子民。

    千里之外。山东河北大地早已乱成了一锅粥,王小胡一听到太子被杀,李世民下命李世绩缉拿自己的消息以后就立刻召集他在山东的老朋友老部下。举起为太子复仇的旗号,山东河北诸州郡大半响应,和当年刘黑闼起兵为窦建德复仇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

    太子东宫李世民急召尚书省萧瑀、封伦两位仆射,中书令宇文士及、房玄龄,侍中陈叔达,兵部尚书杜如晦,兵部侍郎左栩卫大将军左右率府将军侯君集,太子左庶子长孙无忌以及左武侯大将军兼北门禁军屯署将军尉迟恭入显德殿廷议如何应对山东事变、李艺兵变和潼关的李承明,新任太子詹事主簿赵弘智奉命参预机密。

    自隋以来,朝廷议事格局不过数种,均有严格规制。议决朝政或军国重事,一般由皇帝在太极殿召集百官公议,这种场合一般都会言明“言者无罪”,以鼓励官职卑微之人踊跃进言,这种模式称“朝议”。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皇帝拿不定主意,便会在两仪殿召集一些亲信大臣会议决之,两仪殿会议便不是什么官员都可参与的了,依朝制惯例,只有宗室亲王以及担任朝廷三公、内廷三省长官(即宰相)、左右卫大将军、御史大夫等官职的官员可以参与,这种模式称“廷议”。一般朝廷政务,在上奏皇帝之前,都会由三省长官在门下省政事堂合议而后“请敕奏行”,政事堂会议只有尚书令、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七个人有资格参与,这种模式称“堂议”。

    隋大业年间,隋炀帝常年驻足扬州,将王公贵族三省六部都甩在长安,朝廷大政都要飞马驰报扬州行宫,十余年不开朝议廷议,皇帝不在京城,堂议也无意义,朝廷政务多由侍驾扬州的内侍省、秘书省和殿中省协助皇帝处置,因此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监议”局面。武德皇帝登基之前以大将军、大丞相总揽军政全权,开府治事,大事多在府中决断,因此这一时期的议事制度较为混乱,因是特殊时期,后不为例。

    大唐立朝以后,武德皇帝当即恢复了朝廷三议,同时敕令监国太子“每逢五逢十日子,至政事堂听习政务,风雨不辍”。尽管议事规制经过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有一点却从来未曾变过,便是凡参与议事者均是朝廷显贵臣子,官职当不下于三品。像此次会议这般四品官、五品官乃至七品官都咸得与闻的情况,实是一大创举。

    李世民也不多说废话,待众人坐定,便开门见山道:“王小胡反了,李艺也反了,建成多年布置,党羽遍布朝野。树欲静而风不止,究竟该如何措置,我还未曾想好,想听听大家的见识。”

    长孙无忌率先开言道:“此事没什么可犹豫的,我们只要迅速剿灭李承明,就可收震慑天下之效。现下朝野对于殿下入主东宫,颇多非议,我们必须迅速立威稳定住朝廷大局。”

    侯君集沉吟了片刻,抚膝道:“长孙大人所言有理,今日晌午斥候来报李艺大军已到绥州,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天他就快和李承明合兵一处了。”

    李世民一直默默听着两个人说话,听毕开口道:“自建德被杀,山东之地便不曾有过一朝一夕之安宁。我一直懊悔未曾尽杀山东豪俊而空其地,留下祸患,但从建成前次平略山东的效果来看,我当年的想法的确失于偏颇。只是目下该地豪俊,或因建德而仇我或因建成而仇我,这件事情却棘手得紧,山东不定,天下不宁。”

    兵部尚书杜如晦道:“利州都督李孝常,最近也召集部属日夜商议,所议不详。”

    太子右庶子、中书令、吏部尚书房玄龄道:“臣还是以为该抚的应当抚,确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