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23 东方好莱坞的兴衰

于撑不住了。

    标志性的一年是1第一次越了香港的本土电影。1997年新上映的港片不足1oo部,进口外国片票房总额前本土作品,前者是53,后者47,乃数十年来的次。这对香港电影业来说,意味着权力转移,本地电影界士气大挫。

    更加惨重的是九七年~九八年的亚洲出现金融风暴,香港影业也显更加兵荒马乱。纵使亚洲观众依然蜂拥跑到新型舒适的多厅影院,但依然垂青港片的马来西亚、印尼、南韩及泰国等地的院商及行商,却以贬值的货币做生意。院商不敢提高票价填补差额,便要求香港供应商延期结账或减价。1998年春,东南亚电影公司买片量减少,港片产量进一步萎缩。1998年夏天港片处于淡季时,一部好莱坞大片的经费,已与港片全年总投资额相抵。

    香港电影正式沦落,而其中不得不说到嘉禾,嘉禾可以说是香港电影见证。曾经无比辉煌,是最大的华语电影制片公司,行网络遍布世界,但到如今负债累累,亏损连连。

    197o年,嘉禾由邹文怀,何冠昌及梁风三人创办。创办的原因只因邵氏开始将重心从电影转向电视。这一举措使得当时的邵氏总裁邹文怀的强烈反对,反对无效。于是邹文怀依然联合了何冠昌和梁风,三人一起另起炉灶,创建了嘉禾电影公司。

    嘉禾成立之初成功从“邵氏”挖来了当年最火的功夫明星----王羽,但王羽主演的新片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票房胜利,嘉禾并没有想当然的一炮而红,业内人士对他们也信心不足。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嘉禾请来了后来所有人都看好的李小龙,李小龙的加盟让嘉禾实力大增。嘉禾开始真正有实力和邵氏真正叫板了。

    但好事多磨,1973年李小龙的猝死,让嘉禾眼看就要跌入低谷。但邵逸夫吝啬又给嘉禾送来了大理,这一次是许冠文。许冠文的加盟将嘉禾送上了后李小龙英雄时代的平民电影的顶峰。

    7o年代后期,邵氏、嘉禾分庭抗礼的局势彻底形成。但大势不可逆转,1987年邵氏电影公司宣布停产,全面转攻电视。嘉禾开始在电影界称王称帝,而香港电影也随着嘉禾的一家独大开始逐渐走向没落。

    在香港电影全面不景气之时,好莱坞大片气势汹汹杀到城下的时候,嘉禾不是选择抵抗,而是投降。嘉禾开始巨额投资放映设施,在亚洲各地收购及兴建影院,供放映美国片之用。自己的香港香港电影制作却减产,投入制片的资金越来越少,出产的影片也越来越少。监制必须大刀阔斧大幅削减成本。大部分制作的经费,仅介乎4oo万~8oo万港元之间。港产片的制作费甚至还不及25年前李小龙热潮刚开始时的水平。

    香港影市不景气的惨况,也使得嘉禾灾难连连。嘉禾旗下公开上市的行及放映公司嘉禾娱乐公司,1998年上半年亏损6oo万美元,但拓展多厅影院的业务骑虎难下。

    为了挽救公司,嘉禾董事会主席邹文怀同意与澳洲实力雄厚的院线vi11ageroadsho.分享娱乐公司的控制权。而在这时,邹的长期拍档何冠昌逝世,成龙又退出娱乐公司的董事会。嘉禾可谓是雪上加霜。

    更加灾难性的是,在政府拍卖将军澳大幅土地作兴建高水平制作设施,以邵氏为的一伙买家联手投得,嘉禾却竞投失败。九八年秋季,嘉禾迁出钻石山斧山道片场,邹文怀宣布考虑迁移往新加坡。

    如果没有外援,嘉禾似乎是要沉沦到底了。但刘健杀到香港是干什么的,便是要拯救嘉禾的,当然也可以说是给予最后一击的人。

    新的梦工厂要起航,需要一个遍布全球的行网络,而嘉禾曾经是全球最大华语电影制作公司,行网络及电影院线网络遍及全世界,在亚洲更是有着数十年的经营,这些资源都是现在的梦工厂需要的。好莱坞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