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三章 中央媒体下来采访

没觉得腻,里面的学生很酷啊。就是有点不好,老师现在要我们回家每看一集都要写感想,这个家庭作业,负担有点重,你们把这问题给反映反映吧。”

    记者另一路到了梅花传媒的公司驻地,采访公司职员。周嘉朋、金光华、赫兰鹏、李光以及秦天柱等人,都被问了不少问题。

    记者首先问了问周嘉朋为何会选择这么早进入这行,“你们灵泉县一个小地方的民营公司,敢于投身电视剧的制作中,很有勇气啊,当时是怎么想的?”

    周嘉朋回答的有些外交辞令:“国家去年同意放开民营企业进入这一行后,我们几个有同样梦想的人凑在一起,觉得这是个机会,就进来了。所谓笨鸟先飞,我们没什么优势,唯有抓准时机,快速进入!”

    记者问到:“有句俗语,叫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走在前面固然有助于抓住机遇收获最大果实,但更有可能变成后来者的垫脚石,你们就没这个担心吗?”

    周嘉朋回答的很大气:“干事业就不能瞻前顾后,考虑太多,需要的是拼搏的勇气!”

    记者接下来问了金光华、赫兰鹏、李光几人的经历,以及为何加入梅花公司等问题,也没太深入。

    最后,就是对秦天柱了。这个十四岁的初二学生,仿佛像个迷一样,小小年纪却做出了如此瞩目的成就。过来采访的记者对这个初中生是疯狂着迷,迫切的想挖掘这个人身上的一切谜团。

    记者的问题涉及到秦天柱的学习生活,以及如何挖到第一桶金的,如何开公司的,如何想到拍《恰同学少年》的,以及拍剧中的艰难困苦,买卖电视剧的曲折历程等方面,对秦天柱的采访整整用时两个多小时。

    记者真是厉害,秦天柱感觉自己像是被剥光了衣服站在大庭广众下,毫无秘密可言了。同时,他也有点疑惑:“你们做个新闻节目,需要做这么久的采访吗?”

    那记者笑笑道:“多准备点素材,准没错的!”

    星期一,朝廷台的记者们转战灵泉中学,这里也是他们的采访重点。

    记者们一个白天时间,总共采访了十几名教师和六十多名学生,这其中涉及校领导、参加剧集演出的师生和其他普通师生。问题包括《恰》剧的制作过程,以及播出后在师生中的反响等。

    当然,还有不少问题是从秦天柱的同学和老师那里了解他的学习生活的。在记者面前,同学和老师们自然也是帮着他遮丑的,大谈他在音乐和文学方面的才华,以及敢想敢做的高贵品格。就连上个学期期末考试突飞猛进的事情,也被同学和任课老师们拿出来大大称赞一番。至于他以前成绩一塌糊涂,在学校根本就没什么存在感的事情,大家会乱说吗?自然都是一笔带过的。

    记者又问凌雅雯秦天柱在家里的情况。凌雅雯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能给儿子抹黑,捏着鼻子说秦天柱在家里是如何如何勤快的,又是如何如何孝顺她这个妈的。说着说着,凌雅雯自己不禁有些恍惚,我这是在说自己的儿子吗?

    在记者们的采访过程中,灵泉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全程陪同。

    县领导们口中说,这是县里对记者朋友们工作的支持与关心,其实是想过来沾沾光的。要是记者朋友们能够对灵泉县的各项事业发展也顺便报道下,那就太值了。

    记者是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人情世故也是见多了。他们分出一人,采访了灵泉县的副县长郎丰,让他谈谈灵泉县的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情况,这也是与《恰》剧挂钩的一个方面,也不算太离题。

    县委书记赵长风看朝廷台的这个架子,暗想这宣传规模恐怕是小不了啊。他瞄了瞄混在学生中的秦天柱,一阵老怀大慰。这小子,真是为我们灵泉县带来了莫大的荣誉啊。

    不过他还是忍不住好奇心,向记者组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