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89章 试探和回答

刊登有关大陆的消息,满足香港人对大陆一无所知的需求,从此《明报》便以“言论du li”的形象成为报道中国消息的权威。

    尽管《明报》与金镛在有关中国问题上的立场常被人讥笑为“机会主义者”和左摇右摆的“墙头草”,但进入八十年代《明报》已经发展成为一份拥有du li报格的知识分子报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明报》的社论一直对香港社会具有较大影响,不仅备受港英当局关注,甚至也受到内地和台湾的重视。

    金镛一直在关注大陆的改革开放,和很多香港人一样,金镛对这项政策能否长久执行心存疑虑,不过听林宥伦这个笑话里的意思,他对大陆的改革开放倒是很有信心。

    这种事情除了等待时间检验,谁都不敢妄下结论,金镛原本只是想要试探林宥伦的态度,没想却听到了一个有趣的回答。

    “我听说查老先生已经答应加入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在这里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林宥伦收起玩笑的表情,神色肃整地说:“我知道基本法的制定,就是为了保证回归之后香港在大陆的体制下保持相对的du li地位,但我希望查老先生在草拟基本法时,也要考虑回归后香港和内地的沟通融合问题,不要等十年二十年以后,香港人依旧觉得自己是香港人而不是中国人。”

    一想到后世香港回归十余年,港人依旧对大陆有诸多排斥,林宥伦心中便觉有些悲哀。见金镛面露不解,他接着解释说:“港人治港的基本原则没有错,但基本法应该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堵墙。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若能一直持续下去,至少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都能够保持经济的强劲增长,而香港的地缘已经决定了,回归之后对大陆的依托xing会越来越强,如果内心里就对这个国家缺乏归属感,回归后港人又将何以自处?”

    【求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