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古代礼俗

    古代各种礼俗

    1、祭祀与斋戒

    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祖先、祭神祗(qi)。

    古代从天子到庶民都祭祖先。天子、诸侯祭祖先在宗庙。宗庙又叫太庙、祖庙。古人认为君权神授是依靠祖先得来的所以古代天子、诸侯都建立宗庙以供祭祀并求取庇佑。国家有了大事一定到宗庙祭告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宗庙是国家的象征。其数量和建立有严格规定天子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很多重大的国事活动要在宗庙进行。古代皇帝即位时在宗庙内拜祖先、会群臣、受印玺、称之为“庙见”庙见表明正式掌握了国家政权。如果宗庙被毁则表明国家灭亡。如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宗庙里的祖先牌位上不直书其名而另起一个称号以示尊敬通常使用“祖”、“宗”二字如汉高祖、唐太宗、清太宗等祭品名目繁多可以是肉食可以是金玉珠帛《曹刿论战》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其中的牺牲玉帛就是祭品。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叫“牺牲”后来引申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祭品牛、羊、猪三牲齐备叫“太牢”或“大牢”只有羊和猪叫“少牢”庶民祭祀祖先主要在家庙清明节扫墓中元节上坟时也要祭祀。

    祭祀天地的仪式叫“封禅(shan)”祭天叫封祭地叫禅仪式一般由帝王亲自在东岳泰山举行。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都举行过这种大典后世又在京城设天坛、地坛祭祀天地以代替封禅活动。

    祭社稷也是很重要的祭礼在诸侯中最重要的是天神和地神。天神称上帝、天帝、皇帝、地神称社神、后土、土地神成语“黄天后土”即指天地之神。管五谷的神叫“稷”。祭社稷就是祭地神和谷神“社稷”是国家的代称。《毛遂自荐》中楚王说:“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以从。”其中“社稷”指楚国。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中“社稷”也指代国家。天子祭社稷(京都是社稷坛)目的是为天下“求福”。我国古代专有祭社稷的节日叫“社日”。神日分春社和秋社。社日一般在春分秋分前后。

    我国上古时代是多神崇拜。神有日神、云神、水神、河神、山神等。山神庙、河神庙等都是专供祭祀用的。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祭的是灶神(俗称灶王爷)。“祖饯”是古代举行筵饮送别、祭祀路神的仪式。“饯”是亲朋好友在郊外叉道口设亭帐用酒食飨饮行人祝行人路途平安。柳永《雨霖铃》中的“都门帐饮无绪”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最有名的饯行诗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祭祀路神叫“祖”又称“祖道”、“祖行”是亲朋好友为行人祭祀路神祷告路神保佑行人路途平安;也可行人自行祷祝。一般是在郊外道上设帐备酒食祭者行礼后奉酒祷祝然后洒酒于地。《荆轲剌秦王》中的“既祖”即已以经过了祭路神之礼。“饯行”与“祖祭”都是在道上举行的仪式后来便合而为一了。

    祭祀时洒酒于地叫“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

    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称为“斋戒”又简称“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相如度秦王虽斋”。“荤”在现代意义主要指鱼肉类食品通常与“腥”字连在一起用。古代则不然斋戒中的不吃荤并非吃素食、忌肉食。相反还要变着花样吃肉。因为这里的“荤”指葱蒜韭姜等有刺激气味的菜不吃它们目的在于防止在祭祀或会客时口里出难闻的气味造成对神灵、祖先或宾客的不尊敬。

    2、婚姻

    结婚今义是男女正式结合为夫妻。古文中则常常是结成亲家的意思如《汉书。霍光传》:“大将军霍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男女结为夫妻又叫结如《孔雀东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