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李清照

她坚持du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她以两个月的时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的包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的编写中去了。现在我们读这段史料真不敢相信是生在近千年以前宋代的事倒像是一个“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新女性。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那么爱情对一个人来说有几次呢?大概最美好的最揪心彻骨的也只有一次。爱情是在生命之舟上做着的一种极危险的实验是把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要赌进去的实验。只有极少的人第一次便告成功他们像中了头彩的幸运者一样一边窃喜着自己的侥幸美其名曰“缘”;一边又用同情、怜悯的目光审视着其余芸芸众生们的失败或者半失败。李清照本来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但上苍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于是就把她赶出这幸福一族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来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好一场恶斗。本来爱情一次失败再试成功甚而更加风光者大有人在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就是。李清照也是准备再攀爱峰的但可惜她没有翻过这道山梁。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叫她不犯愁呢?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o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人”是什么样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6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

    -->>(第17/2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