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物是人非这愁就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诗言志歌永言”古训的。她在词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种情绪而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名太甚所以人们大多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我们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应派人到全国去探视一下徽、钦二帝顺便打探有无求和的可能。但听说要入虎狼之域一时朝中无人敢应命。大臣韩肖胄见状自告奋勇愿冒险一去。李清照日夜关心国事闻此十分激动满腹愁绪顿然化作希望与豪情便作了一长诗相赠。她在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当时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却还这样关心国事。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地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韩肖胄此举的凛然大义:“原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题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室的无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壮志: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但愿相将过淮水”这使我们想起祖逖闻鸡起舞想到北宋抗金名臣宗泽病危之时仍拥被而坐大喊:过河!这是一个女诗人一个“闾阎嫠妇”出的呼喊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啊。
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她是因为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权贵不违心做事。她和当朝权臣秦桧本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儿亲表姐。但是李清照与他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门。秦府落成大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她不满足于自己“学诗漫有惊人句”而“欲将血泪寄山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但是她看到了什么呢?是偏安都城的虚假繁荣是朝廷打击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战派和民族义士们血泪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岁这一年岳飞被秦桧下狱害死。这件案子惊动京城震动全国乌云压城愁结广宇。李清照心绪难宁我们的女诗人又陷入更深的忧伤之中。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
-->>(第18/2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