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琵琶行

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由于这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相关背景】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长句:指七言古诗。

    【版本介绍】

    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通行本有云:“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其中“水下滩”三字论者注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究其所以就在于因版本的异文而产生的不同理解与训释。请看版本的异文:

    1作“水下滩”----明万历三十四年马元调刊本《白氏长庆集》清康熙四十三年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清康熙四十六年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

    2作“冰下难”----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在“水”下注“一作‘冰’”、在“滩”下注“一作‘难’”;北京图书馆藏失名临何焯校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

    3作“冰下滩”----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在“水”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