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十八节 解缙来访

    王动在家里苦思冥想他的产品多样化的问题,刚落笔写下两样东西,有人来拜访了,解缙来了。

    “静之为何住在这么偏远之处。”解缙不解。

    “解大人,狮子山下,西北江风徐来,东南军营卫佐,尚在京城之内,何来偏远之说。”王动笑着回。

    “还不远?好在我是打马过来,要是坐轿,怕是要累死轿夫了。”

    “呵呵,哪阵风把解大人吹到江边上来了。”

    “旋风!”

    “解大人,试试岳州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好名。”……

    “昨日姚大人与我谈起静之。”解缙喝了口茶,不紧不慢。

    “哪位姚大人?”王动猜可能是姚广孝,这会有名的姚大人就这一位。

    “太子少师正二品,姚广孝姚大人。”解缙看来对这位姚大人还是蛮尊重的。

    “呵呵,居然入了姚大人的法眼了。”王动解嘲。

    解缙有点奇怪,王动居然不是很在意,这点在潇湘记第一次和王动一起时,解缙就现了。一般读书人,白丁,若是碰到解缙这种重量级的人物,都会有所表现,但王动好象不大以为然。不过解缙的理解是王动恃才自高,但与王动交谈时,又觉得此人言谈知礼谦逊。怎么姚大人这么一个当朝二品大员搬了出来,王动居然不以为然。

    “也不知姚大人从哪得知,满朝文武,我与你有些交往,居然问起我。”解缙想到这里突然觉得有丝凉意。他和王动也就只见过一面,按理绵衣卫知道了倒是有可能,怎么姚大人会知道的。

    “姚大人耳聪目明,智者也。”王动笑着回。

    “呵呵,姚大人倒也算了,今日早朝后,皇上也问起了你。”解缙在等王动表情,结果王动还是那付样子,专注的品他的君山银针。

    “皇上都问起了呀,惶恐”王动正色,不知是故意还是真的紧张。

    “皇上提到了你的《易货论》。”解缙的性子看来还是有点急的,“古人不以兵事征四方,以修文德,以修音乐,四夷来伏,如今静之以商贾为伐,颇有新意。”

    “其实不然,我朝与北蒙,禁盐茶,而易丝绸,早有先论,静之只是就事说是罢了。”王动回解缙。

    其实这也正是解缙今天与皇上说的话,而且当解缙提到这些时,永乐帝还颇为嘉许。

    “今上欲用静之为右通议。”解缙的造访其实是皇上的意思,让他过来打个前站。

    “右通议是何职?”王动真的不知道,以他的知识,也就知道六部尚书侍郎知府县令之类。

    “通政使司为明代创,然其职有类于南北朝通事舍人、唐知匦使、宋通进银台司。介于君主和臣下之间,任何官署上奏事件都必须经由其手,居七卿之下的最高位次,可参预‘廷推’。昔年明太祖晓谕:‘政犹水也,欲其常通,故以‘通政’名官。卿其审命令以正百司,达幽隐以通庶务。当执奏者勿忌避,当驳正者勿阿随,当敷陈者毋隐蔽,当引见者毋留难’,此职位颇得皇上重视。”解缙娓娓道来,王动还是睁着个牛眼。

    “通政使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状奏闻。凡天下臣民实封入递,即于公厅启视,节写副本,然后奏闻。即五军、六部、都察院等衙门,有事关机密重大者,其入奏仍用本司印信。凡诸司公文,勘合辨验允当,编号注写,公文用‘日照之记’,勘合用‘验正之记’关防之。凡在外之题本、奏本,在京之奏本,并受之,于早朝汇而进之。有径自封进者则参驳。午朝则引奏臣民之言事者,有机密则不时入奏。有违误则籍而汇请。凡抄,照驳诸司公移及勘合,讼牒,勾提件数,给繇人员,月终类奏,岁终通奏。凡议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