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四节 纺织工业

    离了溜山国,王动一行奔古里而去,古里的唐城建设的真的快,古里人民也是欢迎明朝人的到来。在唐城的工地上,即是明朝人再怎么苛刻,在他们眼里善良如神。不只是古里国,周边国家的木瓜们都在往古里迁,往唐城迁。先前古里国无主的木瓜们都已经主动投到了明朝的人名下,留守太监吴忠名下已经收了一千多人了,这些人是主动投到他门下的,前期张浩在时,为了待遇问题已经引起了古里官员的反感,好不容易在工地上区分了木瓜,让那些高等级的人叹了口气,但很快又现,投在张浩名下的木瓜更是多达两千人,其中有些年青力壮机灵点的都已经跟着郑政或是回国忠有所表现了。

    古里国对这种现象当然有所警觉,对于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木瓜资源,他们不以为意。木瓜存在的基础是印度教与穆斯林的混合,种姓体系下最低层的木瓜,受着穆斯林的压榨,同样还受着更高阶层的陀罗等的奴役。

    在唐城的木瓜达到万人的时候,古里国王与吴忠达成了一个协议,使用木瓜要交税了,本来开始的时候,古里国只是单方面向那些木瓜们抽税,现在开始双向抽税了,而且还向工地上派了多种官员,主要是负责一些宗教上的事务。吴忠也是个回回,所以基本上冲突不大。

    吴忠知道王动的份量,不过也用不着他来接待,国王的手下两个头目早早就把王动迎到了驿馆里。上回大家都有份一起做生意了,好不容易把王动修好到了,分红的时候到了。

    钱是一定要分的。接下来,两个头目又开始汇报了一下,货物地准备情况。再多的货,明朝人都能消化掉。

    最后一项是阮靖负责的采购棉麻,确切地说,不是阮靖采购,而是阮靖委托两位头目去采购。两头目没有意识到采购棉麻对当地的经济意味着什么,棉布是当地重要的出口产品,而商会开出的棉麻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了两成。

    在古里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是棉布出口的基础,商会囤积的棉麻地同时,也开始在工地上找那些懂织布的木瓜,然后用船送往苏门达剌国。

    只一年时间,一年之后,当龙城,当中华总商会。当国际贸易行会的棉布、麻布进运到古里的时候。古里国的纺织行业一夜之间就破产了。一模一样的图案,更好的质地,更多地颜色,更多地品种,价格只有当地棉布的一半。大大小小的作坊老板们哭泣的时候,古里国的一帮大人们在笑着点钱。

    本来以织布为生的木瓜们失出去工作,纺织业的革令也失业了,还有破产了的哲地,最终受到影响的是处在金字塔顶层地那些回回和南昆。不过他们不会在意,他们要做的事,只是圈地种棉麻。工业革命时期生在英国的“羊吃人”“圈地运动”,非常生动形象的在古里上演了。古里、柯枝,更北的甘巴里。更南地小葛兰沦为棉麻种植基地。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郑和等人到古里地时候,纯粹是些外事活动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之类的,一起吃吃喝喝,拿些诏书印章之类地出来玩一下。郑和这趟是要稳,不是想要多走几个国家,多收几个小弟,生在锡兰国的事情已经让郑和受惊了,他一人无所谓,毕竟姚广孝还在呢。

    有国来朝是政绩,有国敢冒犯明朝人,那可有损于郑和这几次西洋之行的成果的。古里国是最远一站,古里人民与明朝的关系是可靠的。别的不说,唐城的建设就能看的出来,得到了古里国的大力支持。

    王动更是给古里国王沙米的喜手上的头目拜德鲁献计,在唐城外种下几株树,以示古里与明朝友好。这招不错,选了很多树过来,最后还是种椰树,郑和姚广孝种的树龄大些,比古里国王种那株高些。

    王动提的这个小建议只是仿后世的一起玩法,不想到却给古里人带来了麻烦,以前从没有这种事情生的,这几株椰子树成了重点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