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88昆山庐双儒达共识 玄武湖太冲审明史

    “而农就算你代表百姓呼声又能怎样。遥想前朝鸿儒何心隐当年被官府逮捕后湖广、江西等地自前往官府为其请命的士子不计其数。那些士子中有不少人甚至与何心隐都未曾谋面。然而他们却敢冒着得罪官府的风险毅然挺身而出为其向朝廷讨公道。可现如今中华朝的士子表现又是如何?各地数十名夫子在朝廷的施压下被无故开除那些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学子却像是什么都没生似地无动于衷。可见而今世风有多么势利人心有多么腐坏。在此‘利’字当头风气下就连东林党也是靠江南诸商会才取得了而今在国会的地位。如果没有江南诸商会的支持根本就不可能有人倾听东林的呼声。而那些被辞退的夫子都曾写过评击商会的文章。试问商会在这件事上会支持东林的决定吗?如果他们真值得你信任在如此清晰的事实面前也就不会附和文教部的指令将私立学校的一些夫子一并辞退了。”听完王夫之的决心顾炎武一针见血地点穿道。

    眼见顾炎武说得如此明了王夫之只得沉吟了一声坦言道:“宁人你说得没错。不可否认在朝廷于商会的面前儒林确实显得弱小。正如这次各地学院之所以反应没有当年强烈那是因为他们不比前朝的贡生就算考不取功名至少还可以享受朝廷的奉养无须为自己的生计忧心。现在对于那些家境并不好的学子来说除了读书更多的时候得为自己日后的前途做考虑。至于实业学校的学子那就更受商会的影响对儒林的号召视而不见甚至还相当抵触。因此现今的儒林已难有十数年前那种为求义理而一呼百应的盛景了。”

    “既然知道儒林势弱而农你身为东林魁难道不应该担起复兴大任吗。但你现在却总是步步退让。”顾炎武不满地责难道。

    “我确实想复兴儒林。但儒学想要恢复前朝一门独大的地位已经不可能了。现今的中华朝各种学派各领风骚俨然是一派诸子百家的景象。这其中也包括了宁人你从欧洲带来的西学。我们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要求天下人一言一行均以儒家的教条为准绳。更不能以‘尊者’、‘贤者’派头强行命令他派同我们‘一鼻孔出气’。宁人你不是也在你的《西行录》中称西洋的议会贵在尊重?”王夫之跟着辩驳道。

    “尊重与退避是两回事。西洋的议会固然互相尊重各自的歧义但这一切都是以与统治者对抗为原则的。但我朝的议会没有这个传统。小到地方县议会大到上下国会除了谈钱还是谈钱。为此互相扎压暗中贿赂之事络绎不觉。因此惟有让国会议员明白自身义务提高自身修养才是能真正作到互相尊重。这需要儒林对议员进行教化。然而如今的东林却同样受困于商会的摆布之下一再地退让。这样下去东林迟早会被奸佞、财阀赶出国会东林精神也会随之荡然无存。”顾炎武义正词严的说道:“此次的事件表面上看似乎是文教部但追其本源却是奸佞之徒在妄图借此封住天下读书人的悠悠之口。而农这是事关是非黑白的重大问题我们绝对不能等闲视之。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皇帝、官僚们的身上。”

    “宁人我同你一样也认为我等做事不应该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帝王身上。历代的教训都已证明帝王的支持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一味地依靠皇权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最终也只是砂子砌成的塔一个浪头就能让它烟消云散。因为皇帝能给你一切同样也能收回一切。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己去争取。但如何去争取却又是另一回事了。作为东林魁我不可能像杨光先他们那样以各种崇高的名义做一些往顾法纪的事。那样的话只会让东林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一点宁人你经历过庚寅事变应该比我更清楚。”王夫之神情肃然地说道。

    听完王夫之的这番称述顾炎武低头思略了一番最终叹了口气道:“而农你在做一件希望渺茫的事。”

    “宁人你也在走一条无人应和的道路。”王夫之微笑着回应道。

    语罢两人不禁相视着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