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八章 未雨先筹谋

    按照原定计划拜访李鸿章是冯华此次天津之行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安排。虽然《马关条约》的签订让李鸿章声望大损一时之间成了万民所指、人人皆曰可杀的国之罪人但是冯华明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李鸿章门生故吏遍及天下他在朝廷内外的影响力仍不可小视。如果自己马上就要付诸实行的那几件事能够得到李鸿章的支持与认可那它们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将会再增大几分。

    在马关议和的日子里李鸿章可以说是不堪重负心力交瘁。虽说他也是奉命而行并已竭尽所能但仍觉得愧对国人。从马关回到天津后他让别人回京复命而自己则告病请假寓居于天津。这一个多月他行事非常低调每日里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一点儿也没有了当初李中堂的威风。

    李鸿章的居所就在东门内天津兵备道署衙门的后身离“大生字号”旅馆并不甚远。本来冯华想溜溜达达地走过去就行了但后来考虑到自己现在已经是“旅大经济特别区办事大臣”而且拜访的又是李鸿章怎么都要顾及些身份。因此经过仔细商量他还是和李九杲雇了两副四人抬的轿子在几名侍卫的扈从下前往李鸿章的府第。

    从来都没有过坐轿子体验的冯华和李九杲这回可应了那句“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老话。短短几里路就弄得他们如困在笼子里的猫满身都不自在。两个人皆在心里暗暗誓:以后可再也不受这种洋罪了!

    出水阁大街老远就看见东城门拱券题额的“镇海”二字。进了东门就是冯华自小就熟悉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道牌坊和建于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的孔庙。在两里长的东门内大街尽头那座上下两层、九脊歇山青瓦顶的老鼓楼遥遥在望。几经曲折冯华他们的轿子终于来到了李鸿章的宅邸门前。从外表看这是一所很不起眼的院落再加上李鸿章是悄悄溜回天津的一般人还真不知道这里住着这位大清国的风云人物。

    一个侍卫手持着冯华的“拜帖”上前敲了敲门半晌才有人在里边懒洋洋地问道:“是谁呀?”随着这不耐烦的话语大门“咿呀”一声打开了一个小缝儿一张生满小疱的四方脸露了出来。

    “劳烦管家给通报一下‘旅大经济特别区’办事大臣冯华、帮办大臣李九杲求见李中堂。”侍卫在递上拜帖的同时又将一份门包(送给守门人的礼金)塞到了那个“四方脸”管事手中。

    “冯华!”听得来人就是最近声名赫赫、威望如日中天的抗倭英雄冯华那管事的态度一下子变得恭敬谦和起来。现在别说是在北洋重镇天津就算是整个大清国也没有几个不知道冯华的。他目前可是皇上和太后跟前的红人将来的前途更是无可限量这样的人可是不好得罪的。不过管事的也有些犯难老爷早就吩咐过只要有人求见就说自己有病不见客。

    掂了掂那颇有些分量的门包又瞥了一眼拜帖上的姓名管事的一咬牙:大不了挨老爷一通骂这收到的钱难不成还退回去。再说老爷平时对冯华也极为看重昨天还差人去打听冯华来津的消息呢!想到这里他冲侍卫应了一声然后飞快地向后院跑去。

    时间不大管事的面带着喜气跑了回来恭恭敬敬地唱了一声长诺:“中堂大人有请二位大人!”当下由一个仆人在前面引路把冯华、李九杲领到了前厅。

    令两人有些惊奇的是这个前厅的装饰、布置异常简陋只是简单地放置了几把木椅和桌子让看惯了京城高官显宦奢侈糜费的冯华、李九杲感到很不可思议。不过他们的屁股还没有坐热仆人上的茶也还没有来得及喝管家就前来迎候:“中堂大人正在等候二位大人。”

    冯华和李九杲随着管家经过一个庭院又走过几个门道和一个花园游廊来到了前花厅。不愧是干洋务的这花厅内从沙、茶几到花架、桌案摆设的全是西洋式家具。在大厅的正中也就是李鸿章所坐沙的上方还悬挂着一幅画像:一个身穿双排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