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四章:破其卫城(五)

    在亚罗士打以北的正面战场上中印两军虽然都猬集了重兵围绕着亚罗士打的门户--小城丹让的控制权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但是显然在双方针锋相对的正面搏杀中两军不愿意在这片胶着的战场上消耗自己的装甲集群。唱主角的仍然是远程炮火和步兵。

    在战场的西侧是不利于装甲部队通行的狭窄海滨通道所以印度6军西路突击集群只是马亨德拉中将的一支佯动的疑兵。这支仅仅拥有4o辆的俄制t-72m1主战坦克的印度6军西路突击集群仅仅在战线上前进了2o公里便遭到了中**队空地联合火力的迎头痛击。

    真正的激战爆在东线战场之上中印两军都希望在这片开阔的战场上一举击溃对方的装甲突击力量打开突破口利用装甲部队的高机动性形成穿插和迂回迫使对方正面防线全线崩溃。

    2oo8年1月17日下午4点整在亚罗士打东北6o公里的小镇亚森中国6军第13集团军军属装甲旅与印度6军东路混成突击集群之间爆了中印两国6军开战以来最为惨烈的一场装甲遭遇战。

    实际上自中午12点以来在吉打河以北纵横数百公里的广袤战场上便已经是万炮齐鸣双方的远程支援炮火喷射出无数卷着烈焰的火球在马来西亚北部的天空中纵横交错宛如一条暴虐的火龙飞舞在吉打平原之上。此起彼落不时响起的巨大的爆炸声汇成一曲钢铁与意志、火焰和热血的交响乐。

    中国6军第13集团军军属装甲旅主力部队于下午2点整抵达预定出位置在中国6军第37摩托化步兵师的东侧迅展开装甲旅所属战斗突击集群开始向南突击。而装甲旅各直属部队则与前锋部队保持1o公里左右的距离跟随前进。装甲旅火力支援部队的1个榴弹炮营、1个火箭炮营和1个防空营则被分别配属给装甲营以便于更为灵活的提供战场支援。

    中国6军第13集团军直属装甲旅的战斗突击集群编有1个侦察营、1个机械化步兵营、3个装甲营以及若干火力支援单位总兵力约25oo人左右。装备有96式主战坦克12o辆、86式步兵战车122辆9o式履带装甲输送车6o辆。为了加强这支铁甲雄师的突击力量中国6军第13集团军直属6军航空兵团将配合他们的地面突击行动。

    在部队行进的头1个小时内由于划定给第13集团军直属装甲旅突破地域--第37师和第149师之间的防御结合部正面仅2o公里宽所以战斗突击集群只能按照侦察营、装甲1营、2营、3营、机步营的顺序排成纵队进入战场。直到进入战区之后才重新编组为由先锋和左右两翼组成的三角队型前进。

    具体的部署为:军直属6军航空兵团派出1个攻击直升机营担任整个正面的警戒任务装甲第1营位于的正面先锋的位置第2营和第3营分别负责左右两翼机步营担任预备队。

    装甲1营无疑是全旅之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该团下辖3个坦克连、3个机步连以及3个炮兵连以外旅部还将旅直属炮兵部队中的1个榴弹炮连、旅直属工兵中队(编有地爆舟桥筑城防化喷火等分队)配备给装甲1营使用。

    为了配合己方装甲部队的行动中印两国6军的电子战部队均全力以赴的对战场上敌方的侦察和通讯系统实施干扰。特别是印度6军在缺乏制空权的情况下更是只能在电子战方向进行强化配置一时间战场上双方一线部队的联络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单向的透明几乎难以实现。而密集的地对空火力也抑制了双方无人机的侦察效果战场重新被迷雾所笼罩着。

    装甲1营被迫将前进队型调整为菱形正面宽约1o公里坦克1连和机步1连担任先锋左翼是机步2连右翼是机步3连。在坦克1连和机步1连的前方数十公里初是营直属侦察分队正后方5公里处是后续跟进的坦克2连和坦克3连。

    菱形队列被认为是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