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三六章 俱非等闲

    “光义,朕昨夜思之再三,还是认为你不适合领兵出战辽国,不知光义意下如何?”赵匡胤始终觉得晋王报仇心切,肯定会被敌人所乘,若是在战场上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是有负太后所托?

    听得皇上还是不让自己领兵出征,赵光义心中阵阵失望,他知道自己的这个皇兄识人的能力还是有的,若是他认为自己不适合领兵,那领兵作战这方面就是自己的短处。男子汉大丈夫,谁人不想将百万兵横行天下,建立功勋,这方面成了他永远的痛。但是,既然昨日已经商议了策略,自己本就要找接口托辞的,不想今日不用自己费劲脑汁想其他理由了。赵光义略作挣扎状,然后恭敬地说道:“臣弟遵旨。一切听从皇上安排。”

    想起昨夜的计策,今日无论如何也要让赵德昭领兵出汴京,所以赵光义顿了顿,又马上开口道:“皇上,南汉和辽国两处来犯,形势刻不容缓。昭侄儿前两次领兵都能旗开得胜,已经显露出了卓越的领兵才能。臣弟举荐昭领兵阻挡一处。”

    赵德昭已不像昨日那般急着请求领兵出战,今日是抱定了闲看风云的态度,所以一直没有说话,冷眼看着赵光义的举动。果然今日的议事还没有开始,赵光义的做法就像赵普所说的那样,自己不仅不领兵出战,而且还要竭力举荐让自己离开汴京。想到幸亏有窦仪和赵普两位给自己出谋划策,否则有些事纵然自己在诗,但是身在局中却是半点都没有想到,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哈哈哈,晋王也认为昭的领兵才能出众吗?你的性子可是对谁都不服的啊。”赵匡胤却好似忘了今日是在商议军国大事,好整以暇的和晋王说笑着。

    赵光义似羞赧、又似惭愧,低下头说道:“让皇兄见笑了,昭年纪轻轻便为我大宋开疆拓土。臣弟也是极为佩服的。”

    赵匡胤紧紧地看了赵光义几眼,心里忍不住暗暗叹息着:但愿你说的是真心话,否则。我这个做哥哥的可就难做了。

    “其实朕也认为以昭地才能足以领兵抵挡一处,但是,”说到此,赵匡胤看着赵光义认真地说道:“昭年纪轻轻就已经立下了那些功劳,朕认为足矣。身为皇室子弟,朕认为既要不断锻炼才能,但是又不能独占所有功劳,否则那些辛辛苦苦浴血奋战的将军们又怎么有机会立功啊?昭,你说父皇这些话对吗?”

    赵德昭听出了赵匡胤的这番用意。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群臣争封,武将们都认为自己地功劳第一,但是刘邦却认为从未上过战场的萧何功劳第一,于是武将们不服,刘邦曾说: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踪指示,人也。汉高祖的意思是如果把争夺天下看成是一场围猎,那么这些武将如猎人的狗,而萧何却是那能指挥狗的猎人。s刘邦的这句话除了为萧何的功劳定论,而且也对后世的君主们识将用将给了明示。作为君主,不一定很会用兵,只要学会用人即可。于是拱手道:“昭多谢父皇教诲,孩儿铭记在心。”

    赵匡胤笑着点了点头,对着朝中的各位大臣说道:“辽国来犯兵马仅只两万。区区南汉又有何可虑?我大宋如今兵强马壮,兵精将勇,天下都将一统,这些又何足道哉?”

    赵光义听出了皇上地意思,那就是赵德昭这次不用领兵出征,一切谋划失败,赵光义彻底失望,不甘心地说道:“敌人来犯,不知皇上如何处置?”

    赵匡胤看出这也是众大臣心中的问题,大笑道:“诸位放心。朕早有打算。传旨,任命郭进为山西巡检,董遵诲为副,驻守泽州和潞州。”

    圣旨一下,群臣哗然。卢多逊跟随赵匡胤多年。对赵匡胤的那些往事知之甚多。上前奏道:“回皇上,郭将军性耿介。领兵如亚夫自当无碍。只是董遵诲……辽国来犯,形势危及,是否请皇上重新考虑考虑?”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