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1章 【初留史,笔垂西游】

    武则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以王子书现在的实力,就能直接当个举人,张柬之和义净心里高兴呀!虽说他们两人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但他们只能想一想,手中没有什么特权,最多也只能保荐,不象武则天,虽说现在已退居后宫,但在朝中还是有点权利的。之后,武则天发话说,三年之后就让王子书来京试试,如果真能高中,可就创造一奇迹了。

    王子书早想当官了,没想到第一次进京就扑着了机会。张柬之皱着眉头说道:“但是,太后,这样是不是有点不妥呢?毕竟子书的父亲是一个商人,按照律历,出生商家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

    “呵呵……这个不要紧,什么都会有个例外,吕不韦也是商家出生,之后还不是成了一代枭雄。再者,等子书参加完考试之后,如果真能高中,我这个老人还是有点权利的。”武则天笑着说道。

    “太后能唯才是举,真乃大唐之福,老衲在这里替天下百姓谢谢太后。”义净看到自己的徒弟这般出色,自然也是高兴的。

    “在我死了之后,百姓不要骂我就行了,我哪还会指望什么感恩带德。”义净和张柬之从武则天眼里看到了一丝苍凉。

    这个时候,魏顺安从宫外急着跑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位老者,看样子年纪也有四十多岁。魏顺安跑到武则天身前说道:“太后,奴才把刘大人找来了。”

    王子书这才知道,这个人就是编撰《史通》的刘知几,他出生在691年,字子玄,江苏彭城人,他的祖父曾经也是个史官,耳濡目染之下,刘知几对历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十岁就中了进士,被任命为获嘉县主薄。702年升著作左郎,后改任左史,并参加撰修《唐史》,703年又提升为凤阁舍人,官职虽只有五品,但对唐朝贡献颇大。

    在来太极宫的路上,魏顺安就和他讲了许多关于王子书的事情。刘知几知道这个魏顺安是不轻易夸别人的,但是现在一路上不管自己烦不烦,一个劲说一个五岁孩童如何如何了得,太后要急着召见,估计是要他把王子书写到史书里,刘知几虽然不相信,但武则天传召,自己怎能不来。

    拜见完毕,武则天笑着说道:“刘大人,听说你现在在编著自己的史书,叫《史通》,不知一切可顺利吗?”

    “回禀太后,小臣自幼对历史情有独衷,所以在闲下来之时,便会写些东西,那只不过都是臣闲于之后的舞文弄墨,不值得太后一提的。”刘知几说道。

    “这可说的哪里话,你们史官虽说品级小,但是作用却是很大的,我也看过你编撰的《唐史》了,写的不错,听说你和萧至忠有些过节,可是真的?”

    这个萧至忠也是个史官,但是监修,之后还任命为了宰相,说白了就是刘知几的顶头上司,他说刘知几“论次无功”,多多给刘知几施加压力。但刘知几却认为史书就应该事实求是,不管是好是坏,不管官级大小,都要从实而写,故此,才得罪了这些拍马屁派。

    “回禀太后,臣等都是为朝廷办事,谈不上什么过节,只是臣和萧大人在编撰史书的意见有些分歧。”刘知几说道。

    “恩!我知道,都不是因为我吗?”武则天皱着眉说:“在这一点上,你做的对,我同意,放心吧!你写你的,尽量从事实如手,别在意我这里,萧至忠也和我说了,说你把我写的太坏。”武则天苦笑着说:“这些话我是不会听的,我又不是没长眼睛,自己做的事,我心里比谁都知道,只要你说的对,我不会为难你的。”

    王子书心想:人都说武则天如何心狠手辣,但现在看起来,还是挺通情达理的吗!而且,人往往在不惑之年会做出些出格的时,比如汉武帝和之后的李隆基,但武则天快死了,却比之前豁达很多。

    张柬之之前心里对武则天意见也是有的,义净是佛论者,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