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一五六 划地和份额(十一)

对这章程该怎么定有什么筹划么?”王有宏并不知道张玉通有如此多的想法,他对人民党一年赚到两亿多海关两的事情极为感兴趣。人民党有四省之地,即便是江苏丢了苏北,苏南的产量能有人民党的五分之一,四千万海关两,王有宏也就很满意了。这样的一笔钱,哪怕是拿到一半,王有宏也能得到两千万两。

    养四万军队的开支极大,苏南是富庶之地,这从财政上是好事。从军队方面就未必是好事。江苏人不愿意当兵,北洋军里面一个普通士兵一年要支出近百两,按照北洋军的标准,江苏的四万军队一年就是四百万两的银子的支出,加上政府官员的营运,这就得小一千万。

    王有宏坚信,没有自己的军工业,就不可能保障自己的安全。南京有金陵兵工厂,可想维持这兵工厂每年的营运,又是近百万两银子的支出。除了这些,还要建工厂,开学校,两千万两已经是最低的支出。随便出点天灾**,每年的支出只怕就得翻番。现在眼见到议会准备在桑蚕业上大干一番,王有宏决定在促成此事的基础上,也要把税收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张玉通代表团倒也商量出了一个章程,此时他硬着头皮说道:“王都督,我们代表团的章程是成立咱们江苏的丝绸业公司,把所有与丝绸有关的产业统统纳入这个丝绸公司来营运。从蚕种分发,蚕茧收购,缫丝,到出售,统统由这个丝绸公司来营运。”

    王有宏在代表团里面也有自己的人,这个计划他也知道。不过王有宏毕竟是外来户,真正在江苏掌权也不过这么三年多时间。即便是他派出的所谓“心腹”,王有宏自己也不敢完全信任他们。他说道:“张议员,这章程具体说说。”

    “对啊,张议员,既然这桑蚕业大有可为,你就赶紧说说。”其他议员也嚷嚷起来。

    虽然事前也有商量,甚至有些串联,张玉通也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现在人民党在生丝上销量最大,洋人以他们的价格为准。人民党的代表也曾经说过,这叫什么议价。就是最大的买家与最大的卖家两家进行议价,议价之后,其他的买家与卖家都按照这个价格来走。所以无论如何我们的价格都不能比人民党的高。既然价格定下了,这桑蚕业的利润也就定下了。我们代表的议员们认为,我们在税收上也不妨采取定税。先定个税收的比例,丝绸公司只交一次税,其他的捐税就不收了。”

    此言一出,原本议论纷纷的议会大厅里面很快就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张玉通脸上,议员们万万没想到张玉通等人的制定的章程首要内容并不是如何组织生产,而是直奔税收而去。

    张玉通是用了极大的勇气才说出这番话的,说完之后,张玉通看着王有宏,想从王有宏脸上看出些变化,以判断王有宏的心思。

    王有宏的脸色并没有变化,他一言不发,若有所思的看着张玉通,这种莫测高深的表现让张玉通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就这么大眼瞪小眼了一阵,王有宏微微皱起眉头,这让张玉通心里面立刻紧张起来。因为紧张,张玉通的脸上忍不住抽搐了几下。

    “为什么不往下说?这章程就如此一段么?”王有宏不解的问道。

    张玉通这才明白自己方才失态了,他太在意王有宏的反应,反倒完全没注意到自己该干什么。“哦,下面还有,下面还有。”张玉通连声说了几句,却发现自己居然把剩下章程内容忘得干干净净。手忙脚乱的把章程文稿掀开,张玉通却找不到自己到底应该读哪一段。折腾了一阵,他才发现要讲的东西就在自己手忙脚乱掀开的第一页上。

    好不容易读起了章程,议员们听了一阵,有些人已经开始微微点头,有些则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这些具体内容,讲的是未来覆盖整个江苏的丝绸公司各级组织的结构。这东西关心的还是主营桑蚕的议员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