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五十三章 攀科技?

的水涨船高。他们也身领朝廷的天文、历法、漏刻等分职机构,主要负责观象、制历、报时等方面的事务。人称灵台四俊,门人子弟众多,也主导着两学天文地理等相关的基础学科。

    “目前已经做出做出五种规格的样品,规格越大的误差也越小,这个最小最轻便,却也最贵……基本是一百多个次品,才成一个好的,最多也只能计半个时辰”

    “已经足够了……”

    我打断他点点头。

    希伯来人约书亚新近送给我的礼物中,就有一个出自拜占庭的琉璃沙漏,特别引起我的注意,这是古代计时的工具,在机械钟表明前,曾经统治了包括大航海时代在内的大部分人类历史。

    虽然唐朝已经有水运的自转浑天仪,可以准确的根据星图变化来测定时间和立法的演变,前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兼密教大师僧一行凭借这东西,在全国各地进行精密的天文测绘,制定了著名的《大衍历》,但是在我现其价值之前,事实上这些精良的测绘工具,一直停留在为钦天监提供黄道吉日之类的简单用途上。

    经过简单的改良后,这个机械被移植到海南所属的实验海船上,成为配合水罗盘、牵星板的重要航海观测工具,因为垄断了这个重要的航海工具和技术,南海都督府的船,才能在一次性补给后跑更远更深入大洋的航线,而不是像别人一样要依托港口,进行短程接力式的海运。

    不过到了陆地上,这种东西就变成了鸡肋。

    而应用最广,传统沿袭下来水漏计时工具,本身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因为水质和气温、气压之类的因素,造成了不可免便的误差,用在日常生活中还不觉什么,但是在工业的精密加工中,问题就被放大了。

    沙漏就很好的回避了这些问题,琉璃的成色,密封加工技术,和流沙的筛选,都不是问题,最麻烦的是上下接口那一点点漏孔的接合,要让沙子流的均匀和平稳,还不容易因为外力损坏,可以说愁坏无数工匠。

    不过既然成功的样品做出来了,逐步扩大产量降低成本,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无论是商业还是军事用途,这种可以随身携带的计时工具,都打有市场。

    “三原场主事陈八尺,进献酵化饲料之法?”

    他又呈报道

    “酵饲料……”

    这可是一个好消息啊,虽然我当初视察三原牧场的时候,只是随口一提,没想真有人依葫芦画瓢去营钻,还给钻研出点成果来了。

    根据递送的方子,酵种的制法是取麦麸5斤,稻糠5斤,瓜干面、大麦面、豆饼面各1斤,酒曲1o两,水约13斤,混合后放在大瓮中或地面上培养,料厚一寸,覆以稻秸增温,十个时辰后,以勺探取其中略微烫手,就可以取用,按照十一搅拌均匀添入草料,再三天到五天,直到变成酱色。

    据说这么一斤陈料,顶三斤青料,或者一斤半的干料,如果是骡子和牛,可以坚持的更久,虽然不耐保存,而且只适合春夏季进行,但这可是个养殖业的革命啊,特别是对骡马驴牛这些草食性动物。

    “南平会馆送来的最新改进骡车子和水煤车的图样……”

    他又掏出一本图册,鞠身递到我的案上。

    说到海南会馆、南平会馆什么的,其实不算是官方正式认可的同乡组织,只是在二十四道会馆之外,各大都护府、都督府,也有相应的自同乡会所,因为影响力力狗打,也被一并称为会馆而已。这些地方性的乡党会所,也各有特色,象南平会馆,最出名的,就是无处不在充役服事的各色南蛮百夷少女,和常见的竹楼木塔之类的建筑;而海南会馆,则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小海货舶市里,那些肤色各异的驯化土人组成的仆役和奴隶。

    龙武军内部鼓励明和创新,奖励也比较丰厚,后来又推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