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五十三章 攀科技?

也不用担心上头的克扣和勒索。

    当然了,大局定鼎之后,曾经有人请求让将做、军器的南北司,重新予以合并以统一政令,被我拒绝了,继续保留北司的意义,也是给体系内的工场,一个参照的样本和潜在竞争对手,避免缺少竞争,而滋生的骄傲自满和固步自封的倾向。

    话说回来,

    骡车子最早出现在龙武军控制的井盐区,就是通过畜力转轮绞盘拉动翻斗,汲取出深井里的盐泉,后来又了一些精细工艺的条件后,改成抽取式的管道,只要打出很小一口盐泉,通过管道压力送到日夜不息的火井上,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出盐。后来这种畜力机关,又被广泛运用到一些位于深山交通不便的矿区中。

    后来,又修建了专门用来出矿石的骡马道,先是硬化路面,但是很快被沉重的负载压出两条深辙,后来干脆就用着两条深辙为样本,嵌入两根并行的铁木,来固定和保持车轮路线,但是很快就被重压陷入地面;于是又在铁木下横垫上厚木板子以撑住地基,最后拼成长长的轨道,用桐油来润滑,以提高出矿的效率。

    这不就是最原始的轨道,我有一种时空错乱的缪然,看到这里,我放下手中的图样,忽然想起一副老照片,清末的大冶、萍乡煤矿,也一度在使用这种东西。

    在一些大煤场,由于缺少河流和水力机关的条件,开始尝试用上类似原始锅炉一样的反复式推拉机械,虽然毛病很多,传动的损耗也大,但反正有几乎无尽的燃料来源,这些动力的损耗,反而不成问题。数十人开采的分量,只要通过轮组一拉一提,就沿着硬木铺成的滑轨倾倒出来,后来又取代了畜力的研磨粉碎筛选机构,因此生产成本反而下降了许多。

    现在开出的煤,也分若干等,象军用冶炼的精炼煤,外售工坊的工业优质煤,还有提供民间的便宜水筛煤。剩下的煤矸石,也可以铺路替代一些碎石子。

    枢密院下有个直属绘理司,他们的任务,就是对北方边境各地驻军所在地,进行评估,包括地理环境,耕地矿藏等资源的摸底,同时也是估算投入产出的开价值,有南平府的众多成功范例后,龙武军外围,有的是大量愿意将闲钱,进行军队背景风险投资的关系户。虽然我否决了赵胖子的大部分想法,但是觉得这么股力量放在那里闲置,也是一种浪费,事实囤积居奇的战争财,只有特殊时期才能大行其道偶然为之,大多数和平时期还要讲究细水长流的长远,世上没有保证赚钱的生意,但是只要有一定的成功率,就可以保持一个良性的循环。

    他们现潜在价值的地方,然后以军队的名义现行圈占下来,反正这些边境上的荒山荒地草原水泽,本身多处于无主的状态,也不存在太大的争议,圈占后再细致勘测,承包给某个拥有众多劳力的大商团,进行粗开,然后再廉价租售给那些小有积蓄的军人,然后再由老军合作社,提供有组织的代耕活动,按照租期提供农产品的分成,一般是按照土地的成色,六四或者七三分成。

    这些代耕的农户家庭,主要来自那些试图成为军屯户的人,他们大都是战争后期无处安置的流民,或者从军屯庄里清理出来匿户和寄户,多少依赖军屯庄的外围而存活,或者干脆举家携口的躲在军屯庄的名下,而当地官府又不敢轻易招惹这些军屯庄,因此竟然积累了大量的灯下黑的人口。

    直接赶走未免太浪费了也不理地方的安定,但是军屯庄的编制不宜再扩大,所以当主管军属外围人口的户曹,将清理成果报上来后,在我灵机一动下,就产生了这个全新的阶层,作为军屯户候补而存在。

    因此他们也被称为傍户,所谓傍边之户。由于是代耕军人的产业,他们不但不需要承当大部分的赋税徭役,只要交足上家的份额就可以。由于是军队组织的背景,种子农具都有配给和指导,剩余产品也有统购统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