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07章】 均不满意

    骚乱只持续了一个晚上就被平息了,但围绕骚乱展开的暗战却整整延续了两个多月,所有的**起落、跌宕起伏都围绕着山东沿线的战事展开,俨然成为中日冲突的第二战场。在严阵以待的国防军重兵集团面前,素来骄横、目空一切的关东军找不到任何空隙可以下手,双方剑拔弩张、情势极其危急,但却没有从冷战发展为热战,所有的视线焦点还是汇聚于山东沿线的战事。

    对山东沿线的战事,英国人也非常摸不着头脑,搞不懂中国唱的究竟是哪一出戏。从大局来说,中英关系正在好转,犯不着为了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大动肝火;从细节上来说,白天日英联军的损失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你国防军是演习不假,但这种演习的气氛是不是也忒“紧张”了点?

    当然,朱尔典在对华关系上的手法和认识远远高于妄自尊大的日置益,对秦时竹的脾气和秉性他也更了解一些,知道这位中国新任的最高领袖是软硬不吃的民族主义者,他也许不会拒绝和你做交易,但绝对不会干明摆着吃亏的事情。青岛问题中国已有了一个解决预案,那就是由中国国防军解除驻青岛德军的武装同时将青岛收回。对于这个方案,朱尔典大体还是赞同的,在他看来最坏的结果是被德国盘踞,其次是被日本占据,最后才是被中国收回。当然,如果能让大英帝国占领就更完美不过了,只是目前不列颠陷于欧洲战争,无力也无暇过问远东的事务,这种理想状态只能是设想而已。朱尔典原本极力主张同意中国收回,但作为英国中国上述举动的代价,中国方面须答应开辟青岛为自由港,并且设立公共租界方便各国侨民聚居等条件,但伦敦的老爷们没有将中国人的雄心和朱尔典的努力放在心上。一厢情愿地以为凭借日本人的武力就可以达成目的,在他看来简直是天真至极、愚蠢至极,他们难道不知道一旦让日本人得到了青岛。英国在华影响力和威海卫租借地的辐射力将更为降低么?

    “愚蠢!”收到有关山东战事地密报后,朱尔典狠狠骂了一声。作为老资格的外交官,他完全清楚并懂得国际法----冲突双方不得假借第三方领土进行敌对性活动。否则另一方有权视该中立方为敌对方。中国对青岛志在必得,原本就不会允许日本人染指。像这种没有事先与中国协商、又没有合理的补偿方式作为对价支付给中国地举动,如何能不被国防军迎头痛击?目中无人的日本人大概以为中国还是10年前那个软弱可欺的清政府,丝毫没有去分别秦时竹和慈禧之间地差别,这种差别或许将会是致命的。“日本人看来是踢到了铁板上!”隐约中,朱尔典对于日军地受挫还有相当的快意。至于这损失当中夹杂的英**队,他丝毫不感觉心痛。反正殖民地部队没什么好可惜的,再说英军无论如何只占了损失的小头,没有必要去担心伤害大英帝国地圆气。

    “要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么?”日置益的遭遇朱尔典已有所耳闻,他也不敢奢望自己地待遇会比对方更好。再说,抗议什么呢?难道自己首先违反国际法再去抗议对方的救济行为么?确实,国际法是个虚幻的东西,手中有实力才有资格谈论国际法,从前各国列强无不将实力政治使得娴熟,只是时代变化了,还一味坚持强权政治恐怕行不通。朱尔典或许看不上中国目前的实力。但他能够明智地知道。在细节问题上选择对抗,对他并没有好处。妥协和协商才能带来更大的利益。能用文书和谈判获得的结果为什么一定要用子弹和大炮来解决呢?何况中国人并不缺少子弹和大炮。

    出于这层考虑,来自英国方面的抗议只是例行公事地去外交部走了一遭,陆征祥和朱尔典客客气气地交换了意见,压根不像是抗议和斥责的模样,至于朱尔典应付国内的报告怎么写,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总长阁下,青岛问题一日不解决,就一日是中英、中日关系之间地障碍……”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