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97 赵子龙进克历城

    张飞、江鹄、孙康三路兵马,共力破城。

    兖州兵伤亡数千,兖州治中从事万潜率余者尽降。

    城池破后,大雨未歇。

    荀濮陪同李瓒,冒雨安抚城中百姓。

    好在一场大雨,城中的民居没有因为战斗而失火,又荀贞的部队素来军纪严明,破城之后,虽有些许加入徐州军未久、还没有见识过荀贞军法的兵卒趁机抢掠百姓,欺辱妇女,但在被张飞、孙康杀了几个,悬首街头示众以后,兵卒们也就老实了下来,没人再敢擅闯里巷,抢劫民户了,所以,城中整体的形势尚还不错,没有出现太大的混乱局面。

    寿张县本是春秋时齐国的良邑,战国时,谓之寿邑,后到前汉,在此置县,称为寿良,因为本朝光武皇帝的叔父名良,故此为避刘良之讳,改良为张,乃称寿张。

    又一说,寿良改寿张的原因是寿张县南有一地,名叫张城,前汉高祖封毛释之为张侯,邑於此,於是到了本朝,将寿良改名寿张。

    不管这两个说法哪个对,至少有一点是没错的,那就是寿张县中,现今毛氏乃是冠族。

    据说这个毛氏,就是毛释之的后人。

    李瓒巡过了城中的里巷之后,由荀濮陪着,去毛家拜访。

    毛家的人对李瓒态度寻常。

    李瓒心知,这“寻常”的态度,只怕还是看在他父亲李膺的面上,否则,没准儿都不会接待於他,毕竟当今士人的乡土观念很强,而同时荀贞虽已有大名於天下,但他帐下的兖州士人并不多,换言之,兖州的士族与他并无很深的联系,没有很深的联系,乡土观念又强,毛家自然就不会对徐州军马这个不速之客有什么好的印象了。

    在毛家的时候,江鹄帐下的兵卒来报,说鲍信为江鹄杀了。

    堂中的几个毛家人,无论长幼,闻言以后,俱皆伤痛,乃至有垂泪者。

    李瓒不禁心道:“鲍允诚驻寿张,时日未久,而竟已得寿张士心如是了么?”扼腕不已,痛惜江鹄杀掉鲍信。

    出了毛家所居的里巷,李瓒与荀濮说道:“寿张虽下,鲍允诚颇得县中民心,我等不可大意,当严加警戒,并令各营,不许扰民,以免更激起寿张士民的不满。”

    荀濮以为然,便即教吏卒把李瓒的命令传下。

    李瓒到了县寺堂上,请万潜来见。

    万潜是兖州州府的治中,治中与别驾,俱是州府诸吏的首吏,地位非别吏可比。万潜在兖州,亦甚有声名。李瓒提前已有交代,命令将士不许为难万潜,须得多加礼敬。

    这时万潜来到,李瓒看时,见他形容虽然不安,精神倒是还好。

    李瓒想道:“一叶落而知秋,单从毛家的人即可看到,兖州士人对我军颇怀抵触,万潜有名於兖州,或许会有助於明公日后治理兖土。”想及此,对万潜越发礼重,殷勤地请他入座。

    两人寒暄叙谈。

    李瓒只字不提寿张的这场战事,先是问了万潜有无受伤,然后只管与他畅谈兖州的人物风土,话到深处,引经据典,说了些兖州、寿张等前代、古时的贤人、轶事。

    堂外雨水不住,哗啦啦地越下越大。

    却是万潜忍不住,说了一句:“实在没有想到,这般大的风雨,贵军居然还来攻城!潜虽文吏,亦稍知兵。能在这样的风雨深夜,攀城进攻,足见贵军之精!”

    他叹道,“这场仗,败得不亏,唯是可惜了鲍允诚!曹公已赍信与他,说城如不能守,可速赴乘氏。奈何鲍允诚誓死为曹公保护乘氏的北面,以致兵败遇难!”

    李瓒问道:“曹公有信与鲍君么?”

    万潜把曹操那封信的内容,大体说与了李瓒。

    李瓒听后,也是喟叹连连。

    雨下了一夜半

    -->>(第1/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