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

   林延潮入席一看微微点头,宴上倒不是山珍海味,却作得看起来都十分精致可口。

    这梅家宴请的酒席自以淮扬菜为主,在后世国宴就是淮扬菜。

    这淮扬菜能成为名菜,当然离不开几百年来扬州盐商的精益求精。

    推让一阵后入座,梅家大公子道:“早听闻京师繁华,与这宫廷御宴相较,我们扬州地方菜,倒是令部堂大人见笑了。”

    林延潮笑道:“论繁华二字,京师亦不及扬州也,在京师时就听闻扬州盐商一生只为三件事,造园林,养戏子,享美食。”

    听林延潮的话,梅老太爷,梅大公子都是一愕,干笑了一声。

    梅侃却笑着道:“不错,正所谓食色性也,其他盐商不说,就是我们梅家就豢养好几位有名家,你看这梨丝炒肉,乃出自吴中施胖子之手,这螃蟹面出自无锡孔如庵之手,还有这文思豆腐出自天宁寺的一清和尚之手。”

    “和尚?”林延潮问道。

    梅侃笑着道:“是啊,为了请他着实费了一番心思,部堂大人也知道出家人哪里看得上金银这些俗物,故而为了请他掌勺,我兄长就为他在城内建了佛寺。”

    林延潮默默叹了口气,他以为申时行很懂的享受了,但比起人家还是逊色了一筹。

    梅大公子看了梅侃一眼,连忙解释道:“你也不怕部堂大人见笑。部堂大人有所不知,家父早年清贫,故而不喜奢侈,每日也只是一碗饭一豆腐足矣。身为人子只好在庖厨上下功夫罢了。”

    林延潮赞许道:“梅兄孝心可嘉。”

    梅老太爷很是高兴道:“自卖自夸让部堂大人见笑,部堂大人请!”

    当即众人动筷,宴毕,林延潮当即告辞。

    梅家本是请林延潮直接在梅家住下,林延潮倒是不肯。于是他们改让林延潮在梅家的扬州别院里下榻。林延潮同意了,还答允在扬州停留两日,然后从船上接了妻儿,学生一并下榻在别院里。

    这处虽说是别院,却是十分精致风雅,不仅亭台楼阁皆有,最重要是里面建有一座藏,此楼藏书十万余卷,其中有不少古籍善本,其中不少古本都可以在寸土寸金的扬州换一栋楼的。

    这些藏书听闻都是梅家大公子从各地搜罗来的,梅大公子也是不惜钱财,遇到秘本善本都是花重金购买,但他只是买书藏书,平日也不住在这里读书。

    这地方是他招待文友的去处,他文友都是扬州的知名文人,以及本地官员,致仕大员。众人在这里煮酒论文,

    这处别院虽是靠近扬州城,但却十分清静丝毫没有尘俗之嚣,林浅浅与林延潮的学生同乡们住下后十分喜欢,同时感叹扬州人真会享受。

    次日一早。

    梅大公子即至别院来请林延潮。

    经昨日林延潮已知在梅家,梅大公子才是话事人,梅家最重要的盐业都是由此人一手打理,而其他事项才由梅侃管着。

    昨日稍稍接触,林延潮已知这位梅大公子外看似儒雅风流,其实内在城府极深。

    当日,梅大公子也没干别的,就是安排林延潮视察梅家的产业。

    如这时候的大商人一样,梅家产业无数了,牙行,当铺,甚至妓馆,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盐业。

    梅家的盐业主要行销江西湖广,以长江为运道,盐船从仪真出扬州。

    这时盐商运盐种种规矩,如要缴纳梁头税(船宽窄),河工税(疏通河道),供应,整酒,亲纸等等,这些都是牙行在中间向盐商征税。

    而官府则主收盐引,运司收到盐引后,将盐商应得盐引装入封套密封,再交给盐商,然后通知分司,让分司另行下文到盐场。

    盐商到盐场后拿出封套里的盐引给盐场官员核对,盐场官员取得分司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