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二章 平平淡淡才是真(上)

    乐四年7月16日,远征军正式出师,皇上亲往龙江饯日风和日丽,江面上百舸争流,旌旗蔽空,鼓角齐鸣,明军威武雄壮,军容之盛为开国以来所未有。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生了,12日,南征军统帅朱能突然病逝于龙州。37岁的朱能正值年富力强,在丘福吃了挂落后,朱能已经大明军中第一人,皇上倚之甚重。不想此次讨伐安南竟然“出师未捷身先死”。

    在军中大哗之际,右将军张辅临危受命,主动承担起指挥全军的重任。张辅一面飞章奏报皇上,一面率军南进,六天后,远征军由凭祥度坡垒关,进入安南境内。收到张辅的奏折后,朱命张辅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代替朱能统率全军,并以明初常遇春病逝,副将李文忠建大功的事迹予以鼓励,希望张辅不负所托。

    这一刻,张辅才真正尝到了什么叫一呼百应,什么叫将军虎威,什么叫作人生得意。

    进入安南境内后,张辅命人先将胡一元父子“肆逞凶暴,虐于一国”、“贼杀陈氏子孙宗族殆尽”等二十条罪状写成榜文,刻于木牌上,顺流放下,并称明军的到来是“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安南军民见到榜文后,人心离散,甚至连各地的领军将领也人心各异起来。这一着棋很有成效,分别由张辅和沐)率领的两路明军斩关而进,势如破竹,大多数守关将领都提前派使通报投降的决定,甚至连不在明军行军路线上的一些附近州县也日夜兼程赶来向明军投降。直到抵达芹站之前,明军连病号伤号在内,伤损也不过七百这其中甚至包括依照军律所处罚的四十三名土兵。

    按照传统,中央政权征召少数民族土兵通常不负责其粮草,作为补偿,则允许少数民族土兵自行筹集粮草也就是说允许少数民族土兵在作战区内抢劫。

    然而这一次作战却不同。根据封建契约,有邑贵族们有义务提供相应的士兵作战,并且保证这些士兵四十天内的粮草消耗。当初征召有邑贵族时朱便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便没有征调路程在四十天以上的有邑贵族。也就是说,所有的有邑贵族私兵在抵达广西凭祥或云南蒙自之前,是没有理由在行军途中抢劫的。

    到了集合地点后,有邑贵族地私兵被编入大军统一指挥各级将领仍然是那些有邑贵族,因此粮食供应也由大军统筹安排。进入安南境内后,由于封建社会时期战争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需要就食于敌。然而张辅在开战之前便进行了大力宣传,很多安南将领根本就没有抵抗的心思。

    要知道,至今胡氏篡陈朝才仅仅六年多的时间,很多安南人并不认为胡氏拥有对安南地合法统治权。在胡氏袭杀陈天平一事败露后,安南人对胡氏更是反感。这种道理很简单,陈氏立国一百七十多年,安南人早就习惯了陈氏国王的统治。既然陈天平是前安南国王陈日亘之孙、安南国王陈日奎火旁之弟,那么陈天平自然拥有对安南王位的继承权。你胡氏篡了陈氏的位不说,待陈氏地子孙获得明朝的帮助后,假装答应将王位还给陈天平的同时,却又阴谋杀害陈天平。这种做法自然不可能获得安南人民地拥护。

    结果不少越人“厌胡氏苛政,罔有战心”。

    另一方面,张辅在木牌上除写明胡一元父子的罪行外,还明确规定了安南人在这次战争中选择不同立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凡闻风而降、改旗换帜,皆议功,其领日后可依此获得有邑贵族爵位;若是大军兵临城下方降,则无罪无功;若大军抵达一日之后仍不降,则根据其抵抗时日长短,施加轻重不一的惩罚!

    至于说明朝决定扶持陈天平成为安南国王后将实施有邑贵族制度,尽管此后安南国王便成了大明皇帝的直属封臣,但封建领主对领地内的事务具有极大的自治权力,因此与之前的情况并无太大的差异。而且,有邑贵族制度对于安南地地方官员和将领而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