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一章 知青的新家

    严怡君带着大女儿晶晶到上海探亲了。几年来她和姜家合作把两个公司做得有声有色,却没有见过面,都是用的电话传真。这次打算好好在国内玩一圈。她把妹妹严铃送去香港管公司的主要机构,虽然注册地已经改为加拿大,主要的办公室还是在香港。作为东南亚最大的贸易港口,香港分部的作用比加拿大重要得多。加拿大现在只有几个当地招的工在处一些常务。

    严怡君家原本在曹家渡,小时候和姚美琪是邻居,然后一起上了小中,直到天涯一方。现在曹家渡的房子也都拆掉了,严怡君去年让严铃在华山路买了一幢小楼,只花了12万美金。房主急着全家移民,抛售祖宅。现在严怡君一家都住在那里。这幢楼比姜家在淮海路的规模仿佛,不过更安静。淮海路毕竟车流比较大,后来这个地段成了商业区。而华山路就清雅了很多。

    姜斌放后,接到姚美琪的电话,赶紧到淮海路来看望严怡君一家。

    小晶晶9岁,比4年前更可爱。姜斌和严怡君打过招呼,就带着她回成都路。那里比淮海路气氛好得多。

    成都路姜家的一楼,几乎成了一个大本营,少儿活动基地。晶晶穿了件宽大的t恤,披肩的头发,用一个可爱的发卡在头顶右边扎起一小撮。这是排球女将里面主演小鹿纯子的发型。活泼的小晶晶跟每个人打招呼,立刻赢得了所有人的宠爱。

    几个女孩子围着小晶晶连课都不听了,不停的从各自书包掏出各种零食……晶晶很懂事地说谢谢,转身又放到茶几上:“妈妈说晚上不许吃零食!”众人汗……

    严怡君带着女儿逛了圈苏州杭州,姜克俭在金山忙得团团转,就由姚美琪陪着。玩了一个多月,才回加拿大。在机场上,小晶晶拉着姚美琪不肯入关,严怡君很辛苦地把女儿骗回家。

    回家后,姚美琪看到姜克俭在房间里团团转:“怎么啦转来转去的?”

    “服装公司的很多工人辞职,金山的也不少。都是返城知青,好像政府有新一轮的安置工作在进行,现在我们的关系已经脱离了,还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在等服装厂的几个工人代表,应该快来了。”

    “哦?那是好事啊!拖了好几年了都,知青在上海的日子都很苦。我们算运气好!不过不知道这次都怎么安排的!”

    一起来的,还有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姜家两所企业,涉及的返城知青人上千,而且姜克俭和姚美琪以前也是知青,有关方面对此也很慎重。

    “这次安置工作,不是在上海市区的。我们在江苏大丰划了一块地:海丰农场,专门用来安置上海的返城知青,那里安排住房,开辟农田,开办校,医院,开设工厂,安排工作……以前的劳动关系和劳保工龄都有。当然了,大家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过去。”

    几位工人代表还是很感兴趣的。虽然在姜家的企业上班收入颇丰,但是家里的情况还是不能扭转,特别是住房和小孩子的入,没有本市认可的户籍,小孩们只能算是借读,而到高中的时候,就不再允许借读,这些孩子找不到校可以接收。这批人的小孩,基本都已经到了要考高中的年龄段。

    “姜克俭同志,虽然你们已经因为种种原因,不属于知青的行列,但是这次的安置工作,还是没有漏下你们的。也算对于你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但没有给政府增加负担,反而还照顾了上千名返城知青的奖励吧。”

    姜克俭和姚美琪,也很去看一下这个新的“家”,反正也不用去常住,就当免费领一套“别墅”。另外,这也算国家对他们耽误了这么多年的一个交代。

    正好是假期,姜斌和姜晔也一起跟了去。接他们的大巴停在人民广场。

    一起上大巴士的人,没有一个认识的,当年从上海出去的知青太多了。不过很快,这些人就互相熟悉起来,聊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