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九十六章、调研思达(一)

    安置难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就地安置,原企业安置。这才是根本出路。

    可要达到这个目标,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中国的造纸企业,这些年的展可以说一日千里。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企业规模和生产品种、产品质量,都已经紧随世界一流企业的脚步在展。无论是业内的成名集团、立文集团还是八龙集团,乃至岭南纸业,都是年产百万吨的纸厂。而员工数不过区区的几千人。设备的自动化、现代化程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整个生产车间基本上看不到*作人员。这些*作人员都在有着空调的玻璃*作间,依靠电脑控制着生产。设备的车达到了每分钟一千五百米以上。比思达集团的最先进的五号纸机每分三百五十米的车高了四倍多。

    思达集团是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老牌企业。这家工厂曾经是共和国引以为自豪的纸业集团。当年,集团的工业用纸为共和国的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十多年的时间,为国家上缴的利税过了四十个亿,是建厂投资的六倍多。

    现在,企业的设备老了,技术改造的投入不足,加上国家利改税、拨款改贷款、技术改造资金需要企业自筹和向银行贷款,加上计划经济时拨给国内各家造纸公司的纸张在如今形成了三角债问题,使得企业举步维艰。原来企业的利润都上缴给国家了,没有积累。需要资金由国家划拨。而现在国家猛地改变了政策,企业真的是措手不及。加上银行贷款利息,技术改造周期漫长,想要迅收到效益很困难。尤其是技术改造贷款,利息年年累加,又见不到技术改造带来的效益,这部分利息全都的企业在利润中消化。使得企业难上加难。

    企业多年来按照政府模式设置管理部门,又使得企业冗员增加,企业交了利税,还得办学校、医院、托儿所、养着老工人、负担着取暖、水电、自建住房等等,负担极为沉重。客观上为政府担负着大量的责任。

    而今,企业陷入了政策带来的困境,政府一个政策,企业过去的历史功绩全都抹消了。买断工龄的政策不知道是哪位高人想出来的,一下子就把中国数千万产业工人推到了失业者行列,任其自生自灭。

    思达的现在状况,正是所有国企当时面临的现状。

    这家正式员工八千多、集体所有制员工三千多的万人大厂,就要关门大吉。而接手这家企业的香港星光实业公司,看注册资金到还很雄厚。可这家企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公司、如何敢吞思达这样的大企业,吞下去之后是想把企业开起来还是另有所图。李国藩一直怀疑他们购置这家企业,动机到底是什么。

    要想决策这家企业到底怎样改制,路子怎样走,就得深入这家企业搞调研。而市企工委、国资委都派员调查了很长时间,报告现在也转到了李国藩这里。这些单位的结论都是企业无可救药,必须得破产。

    而市里主管这项工作的公交副市长赵成明和兼管工业的副书记周海波,同样也是这个意见。只是原市长周晓在签字时明确要求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坚决支持企业破产的市委书记李云到没有在报告上签字。这让李国藩又是不解。

    看着报告里罗列的串串数字,李国藩在横平竖直地归拢着各项关系。数字没有问题。问题都在这些枯燥的数字背后。

    八千人下岗,这还是仅仅开始。这个头不好开啊!开了这个头,就有了范本,今后企业的改制当然会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变化,但这个范例却会对所有的决策产生影响。

    李国藩思考了很久,终于下了决心,亲自到这个企业调研一番,看看实际情况到底怎样。

    调研之前,李国藩便责成韩瑞安排人,以不同身份和企业的员工接触,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把问题兜上来。然后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下去。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