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章 懿文太子(4)

    杨荣好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一样他的预料很快应验了。张旭的奏折让朝堂一片哗然第三天以工部侍郎练子宁礼部侍郎黄魁御史景清为的十三位大臣分别上奏本所有奏本叙述的都是一个主题----嫡长之制不可废皇孙朱允炆恭悯仁善生性纯孝宜立皇太孙。

    这十三份奏本一上朝廷中的风向立刻全部逆转因为这十三人大多是朝廷里中青年的中坚力量。特别以练子宁、景清为的年轻一辈能臣他们是帝国未来的权力中枢。朱元璋无论如何不能不看这些人的面子。

    但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居然了火他大斥这十三人为朋党:昔日终宋一朝国事为朋党之争所废。朋党者朝廷之所嫉也。今日汝等十三人公然勾结欲试朕之法乎?朱元璋当即下令上书为者练子宁、黄魁、景清三人下刑部大狱。

    在朱元璋时期杀个文臣可是随便的事。原本以为这一行为立刻让大家有所顾忌了。但没有想到更大规模的上书开始了。以刑部尚书杨靖、户部尚书赵勉为的二十三名大臣也或保练子宁等三人或请立皇太孙纷纷递本上奏有的时候古代读书人那股子拧劲很值得尊敬。在立储的问题上这些大臣们仿佛都铁了心不要命了。

    整个南京城已经是山雨欲来连朱植都为自己那大侄子捏着一把汗他生怕自己的来到让历史在原来的轨迹上产生着变化。而且最要命的是自己已经和朱棣势不两立了如果不能保大侄子上位那么以后起兵造反的分分钟变成了自己!可是尽管自己着急但京城里的风头好象跟自己无关似的一无势力二没之藩的王爷根本不受人重视所以也从来没有人会跑来找他联络。但从“无间”回情报显示朝中大臣们的确私下进行了多方面的联络。联络的内容不用说都知道是什么?

    杨荣这几天却显得格外轻松每天不是在房中看书就是跑到醉春楼欣赏落日颇有点泰山崩于前不变色的味道。

    朱植虽然也有上本奏对的权利但他是丝毫不敢使用万一用了别人就会觉得他有争夺太子之心了。朱植好几次欲找他商量都被杨荣好生劝阻一直告诉他时候未到他自有安排。也不知道杨荣葫芦中卖的是什么药。

    滔滔群情下严酷如朱元璋者也无法等闲视之大家不是贪污不是谋逆任他再严酷也不能因为言国本的社稷大计就把这么多人都抓走了吧?又过了几天朱元璋终于颁诏于八月十九日在东阁门召见群臣议国本之事立储已经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刻。

    十八日夜从醉春楼喝完酒回来的杨荣才将一张纸条交到朱植手中道:“杨靖乃吾师可将此交之师自会行事不过殿下千万别说这是杨荣的主意。其他的殿下可把心放下静候佳音吧。”

    朱植打开纸条只见一行清秀的小楷写在上面:“易储者所以贻一世之安;不易者所以安万世之法。”朱植到了这时才心情稳定呵呵杨荣这人看来有点真本事一句话已经将眼前的政治僵局打开。朱植立刻用锦盒将纸条密封好谴小陈子将这张字条连夜送到杨靖府上并一再叮嘱务必交与杨尚书本人。说话间他又把小陈子拉回来让他找一个陌生面孔的下人去做。这个时候更不能让人抓住了把柄。

    这一夜朱植失眠来到大明之后第一个岔路口出现在自己面前。

    “帝曰:太子薨皇孙少不更事国需贤才今视燕王有才行欲立为太子诸爱卿以为如何?

    翰林学士刘三吾对曰: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于何地?且皇孙年长聪敏仁孝可继大统。

    帝须臾无言又曰:惜燕王之才不忍弃。

    刑部尚书杨靖奏对:易储者所以贻一世之安;不易者所以安万世之法。陛下忘隋炀帝事乎?

    阶下三十五位官员一同拜倒口呼请立皇孙为皇太孙以定国本。

    帝长叹无以对。”

    扰攘一时的易储风波就在东阁门君臣交锋中平息了。中国历史到明朝为止君权最集中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