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六章 两百年前的大唐遗民(上)

南部再与黄河相连,那么这条大运河将会以水路连接大明全部地东部领土,这样一来,无论是物资运输还是调兵都会十分容易,费用也能大为降低主要就是说,现在因为只能通过6路输送,大明需要七十余部折冲府分散各地以防守地方,这三十多万兵马相当于被限制死了,无法长期调动,而走水路则不一样,从运河走的话,从辽阳尹调兵和粮草辎重到最西地兴中府也不过两日不到的时间,如此一来,兴中府和辽西的三十余部折冲府兵就可以挪出来用作出征。

    枢密院计算了一下,一旦运河建成,除了一些重镇需要镇守一部分兵马之外,大明朝只需要留下十五到二十万兵马驻守中枢就可以确保国土安全,其余的明军全部可以调去主动进攻别国,如此一来,大明虽然军队总数没有增加,但机动兵力却增加了三十万,至时一旦战事需要的话,大明甚至可以动用六十万大军,不像现在,现在的大明虽然号称带甲百万,但实际能够调用的也就是十七万羽林和辽东地二十部折冲府,一共也就二十七万人,就拿现在来说,进攻草原和混同江以北,除了动用十万羽林之外,还从回跋部抽调了五万骑,朝鲜也出了几万仆从军助战,兵力捉襟见肘。

    大明现在上上下下都在准备过年。当然,过年地同时一些明人也有抓紧时间和家人团聚的意思。大明即将伐辽,枢密院已经下令征召预备役,有二十万预备役之丁在征召之列,这些人之中有些人可能是最后一次与家人团聚了,自然分外珍惜。

    不过过年嘛,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地,再过几天,等过了小年的话就更是到处张灯结彩,那才叫热闹。

    兴中府,即使这里是战争的最前线,但辽人也要过年,这时候兴中府的气氛实在算不上紧张,耶律延禧甚至下令开放了封锁多时的辽明边市,好让辽人能开心地过个好年。

    没办法,耶律延禧大肆征兵,以致辽国劳动力大量流失,跟因为要供养数十万大军,百姓苦不堪言,物资也逐渐缺乏,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这可是经济即将崩溃的前兆从南方辽宋边市送来的物资远远不够使用,民间供应不够,自然得寻求外来物资,而明人的货物虽然价格高点,但现在也只能向明人购买了,可是皇帝却下令关闭了辽明边市……

    这个时候耶律延禧下令开市,一是想稍稍缓解一下民怨,二嘛,让百姓过个好年,百姓高兴了,自然也能让军心稳固,士气也能高涨,到时候与明军开战则胜算也能大些。

    因此,辽军开放了通往兴中府的关卡。于是乎,大批大批的辽国商贾小贩都冲向东边,还有一些贵族百姓也趁机到大明采购一些物资,甚至,说不定这些贵族百姓之中有不少是辽国内部势力派往大明去表示投诚的使者乌古人和敌烈人已经投靠明军,蒙古人也败了,生在三河草原的战事终于传到了大定府,这个时侯,辽国上下只要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辽国是彻底没希望了。皇帝耶律延禧说是向大漠借兵,北部达达与大辽是世仇,根本不用指望他们会雪中送炭,落井下石还差不多,塔塔尔人受北部达达的牵制,估计抽不出兵马来援助大辽,西部的乃蛮人则离得太远了。真正会借兵的也就那么几个部落,乌古人和敌烈人算一个,黑车子室韦算一个,白达达应该会借些兵马,但绝不会多,可现在三路援军已经去了一路,而且是最大的一路……

    不过商贾也好,使者也罢,或者是寻常百姓,这些辽人都是飞快地赶路。商贾是怕去晚了买不到东西或者是买得贵了;使者是怕耽误了主子的事,或者他们希望赶在别人面前去向明人表示投诚,这样辽亡之后他们就能比别人得到更多的利益;百姓就不好说了,有去买东西的,有逃难的,有投靠亲友的……

    而这时候就有那么一队人马跟急匆匆的一众人等就是不同,这些人的度反而是不紧不慢,跟周围的辽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