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六十八回 戒急用忍圣祖遗训 欲擒故纵帝王心机

    一听说太和殿失火雍正心头猛然一跳。太和殿是象征着皇权、皇位的地方啊那里怎么能生这样的大事呢?雍正急忙和方苞、张廷玉走到殿外向太和殿方向看去却又看不到一丝火光。只见阴霾的天空下云层似乎是压得更低了。远处可见浓雾样的黑丝在袅袅浮动却不知是云还是烟。就在这时高无庸浑身水湿地跑来禀报说:“万岁火没有着起来就让雨浇灭了。请主子放心奴才们正在那里一刻不停地守着哪!”

    雍正松了一口气他镇定而又不容置辩地说:“你去外面传旨:京师久旱不雨内宫走水乃朕凉德所致与百姓无干。朕自当修身齐德以求天佑。史贻直妄言天变将罪责加之于忠贞有功之臣足见其学术不纯也理应给予严处的。今念其尚无恶逆之心取其本意朕法外施仁:着革职永不起复免交部议。”

    “扎!”

    史贻直终于被赦免了。为保史贻直而来的张廷玉听见这道旨意也松弛地笑了。圣旨虽然说了“永不起复”这句话可时机一到皇上怎么说下边还不是要照着办吗?他又想到刚才皇上说的“京师久旱不雨内宫走水乃朕凉德所致与百姓无干”等等好像是在下“罪己诏”似的便说:“皇上责己似乎也太严了一些。就说是天旱吧并没有成灾嘛。著论责任应该由臣来担承的。臣为宰相这协理阴阳调和朝野的责任是不能推卸的。”

    雍正慢慢地转过身来说:“你的心思朕全部知道了。哎?你刚才见到杨名时他们都听到了些什么?”

    张廷玉只好实话实说。他将杨名时和李绂的看法一一报告给皇上完了又说:“皇上李绂的话虽然不多但意思似乎和杨名时一样。都觉得朝廷现在的做法是急于事功步子好像也不太稳。”

    雍正听得十分专注却没有打断他。直到张廷玉说完他才站起身来在大殿里来回地踱着步子。又问方苞:“方先生蔡珽和杨名时原来成见很深。可他刚来的奏折中却说杨‘操守甚佳民望所归’;李绂朕也深知他在任上也是十分廉洁的;还有孙嘉淦都是忠贞正直的人。可是他们却为什么对朕的政令无一赞同呢?真真是令人可叹……唉知人难欲人知也难啊!在他们心里和嘴里总爱把朕和圣祖分开来说总爱将雍正初年和康熙初年相提并论。朕怎么才能让他们知道朕的心朕的难处呢?”

    雍正说得很动情也很诚挚。方苞和张廷玉都清楚地听见了他的话可谁也不能作出答复。雍正的心思他们俩能不知道吗?但知道了和对他作出解释却是两码子事。你既不能说圣祖晚年政务荒疏可又要说“应该刷新吏治”;你既不能说雍正皇上没有“遵从祖法”又得说“整饬颓风”十分重要;如今天下几乎无官不贪了可是却不能说不要这些官因为你还得依靠他们来推行新政!这可真是难坏了皇上也难煞了宰相!谁能说“圣祖有错”?可谁又敢说“当今皇上不对”呢?

    雍正心里清楚这件事他们谁也答不上来有些话还得自己说:“廷玉朕知道杨名时和李绂他们都是好臣子他们和朕见解不一也应该让他们把话说完。你回去告诉他们说朕不是暴君而是仁君。朕留出时日让臣子们好好地看上一段他们就会明白的。你劝他们要和朕一心一德地办事哪怕是能先办好一个省一个地方呢也让他们办下去。只是不要去学史贻直史贻直他他太不懂事了。”

    目送张廷玉离开了养心殿雍正觉得十分地疲倦。他慢慢地走回东暖阁坐下望着窗外的大雨在出神。只听他自言自语他说:“年羹尧好大的架子!朕一直在想着他应该替史贻直说句话的可是他竟然不来!难道非要上天来说话吗?”

    对于皇上的处境方苞很是同情。说实话皇上刚才说的他方苞早就想到了。今天这事办得最让人失望的就是年羹尧。年不是平常之人哪他当了多年的官受到皇上多年的栽培了难道连这点起码的道理都不懂吗?他要是能出面只消一句话就可让此事有个圆满的结局。年羹尧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