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地三百一十六回 德才之争

    刘明向王越敲定了徐庶心怀大畅。遂又于王越长谈多时商量了一下九品武士考核的细节。随后刘明让蒋方为王越安排住所。

    次日。刘明召集众部下把王越介绍给大伙。随即就把九品武士的计划向大伙介绍了一番。

    九品武士计划作为吸纳基层武官鼓励好武精神那是极为有利的。刘明手下的那些武将对此都极为欣赏兴奋。但是刘明手下的那些文官想得就比较长远了。

    蔡邕先反对道:“太尉大人。百姓好武虽有强国之用。可是治理天下不应过于偏重。正像如今太尉大人所订立之九品武士制度。今后将有可能成为普通百姓求官的一条捷径。百姓为求出身必然勤于习武。如此学武有成者故可成为人才。可不是和学武的那些百姓必然会因此荒废了光阴。况且习武之人好强斗狠顽劣之徒缺乏管束也不利国泰民安。太尉大人千万不可贪图眼前之利草率行此等计策还需三思。”

    蔡邕一开头其他的文官也纷纷的列举事例开口反对。只有杨军郭嘉贾诩等少数的刘明铁杆队员还在一语不的观望着思考着。准备着看看刘明还有什么后续的计划并想着如何完善刘明的计划。

    刘明一皱眉。没想到反对意见这么大。可刘明随之也释然了。自己确实是草率一些了。记得以前自己学历史的时候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当时的有志之士寻求救国之道。除了兴办强身馆强武学会等等之外新文化运动产业救国等等那也是一个都不少的。自己如今愣头愣脑的光提出来其中一个。这也太孤独一枝了。也难怪自己部下的这些有识之士会如此反对了。

    刘明想明白了心里暗暗笑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按着马三立老人家的说法桃园三结义咕嘟一枝。我再给你咕嘟出来几枝也就是了。

    刘明微笑的开口说道:“各位过于急躁了。本公的话还没有讲完。尔等如此反对岂不是断章取义。本公除了九品武士的计划之外。还有鸿学士的计划。本公准备在咱们开办的各个书馆设立鸿学堂。有识之士可以到鸿学堂考核等级。鸿学堂主要考核文士的舌辩吏治等等实用学问为主同样也分为一至九品。九品鸿学士以能识文断字识文三千以上者并能明辨事理者即可九品鸿学士可以任地方村老。赐九品鸿学士木牌一面。以次类推一品鸿学士可以任郡守参事。级鸿学士乃是当时大才入仕则由本公酌情封赏安置。”

    刘明心说:这回应该没问题了吧。一文一武。这回可该平衡了吧。

    没想到马钧却站出来鸣不平道:“主公学文习武之人均有出头之日。我等匠人难道就此碌碌无为终老一生不成?咱们幽州的制造部难道就后续无人了吗?”

    刘明一听还真点头疼。就以自己目前的状况庞大的军队庞大的领土都需要数量巨大的基层人才。文武两途的人才完全可以得到大量的安置。可是技工就不好说难道是个人随便得会打造一套家具自己就给他安排一个官位吗?自己这里哪有这么多的空余位置安置这些人啊?

    不过来自现代的刘明却也知道科技展的重要。先进的科技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那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自己不过就是了解了一些简单得科技知识就在这个时代了大财并由此展起来的吗?

    而且马钧的说话还提醒了刘明。令刘明意识到:由于自己本身的了解的东西比较多故此自己的潜意识里比较看不起这个时代的科技。一心以为自己现在所需要得知识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就连马钧他们的那个制造部也经常是在自己给出方向后然后由他们进行试验研究。所以自己就忽略了知识的展在于积累和系统。就好像自己来得时代那些达国家一样。他们本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不比自己的民族优越。正如他们顶级的科研人员百分之八十都是华裔一样。可是他们进行了系统化的传承无数辈人的心血和努力造成了他们后来居上。如今自己开办书馆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