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茶具

明朝皇帝的御用茶盏。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茶盏工艺最完美的代表作。《长物志》说:“明宣宗(朱瞻基)喜用“尖足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三足茶盏世属罕见。明宣宗的茶盏形状实在怪异可见明代陶艺人思维活跃有所创新。另外明朝的第十一代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则喜用坛形茶盏时称“坛盏”。明世宗的坛盏上特别刻有“金箓大醮坛用”的字样。“醮坛”是古代道士设坛祈祷的场所。因明世宗后期迷信道教日事“斋醮饵丹药”。他在“醮坛”中摆满茶汤、果酒经常独自坐醮坛手捧坛盏一面小饮一边向神祈求长生不老。可是这种迷信并没有使这位皇帝长寿年仅59岁就驾崩了。

    据史料记载明代贵重的茶盏主要有“白定窑”的产品白定即指白色定瓷窑这种窑瓷为宋代建于定州。在定州窑瓷茶盏上有素凸花、划花、印花、牡丹、萱草、飞凤等花式。又分红、白两种。时人辨别白定瓷的真伪主要从是否白色滋润或见釉色如竹丝白纹等判定是否真品。因定州瓷色白故称“粉定”亦称“白定”。尽管白定窑茶盏色白光滑滋润但是在明朝白定窑茶盏始终是作为“藏为玩器不宜日用”。为什么这样一种外表美观的茶盏不能作为日用品呢?原因很简单古人饮茶时要“点茶”而饮点茶前先要用热水烫盏。使盏变热如果盏冷而不热的话泡出来的茶色不浮因此也影响到茶色和茶味。白定茶盏的缺点是“热则易损”。即见热易破裂可谓是好看不好用所以被明人作为精品玩物收藏。

    碗古称“椀”或“盌”。先秦时期又有“榶盂”一名。《荀子》说:“鲁人以榶卫人用柯”(原注:盌谓之榶盂谓之柯)。《方言》又说:“楚、魏、宋之间谓之盂。”可见椀、盌、榶、柯都是一种形如凹盆状的生活用品所以古人称“盂”。现代人习惯上已把碗和孟清楚地分开了。

    在唐宋时期用于盛茶的碗叫“茶榶”(碗)茶碗比吃饭用的更小这种茶具的用途在唐宋诗词中有许多反映。诸如唐白居易《闲眼诗》云:“昼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诗人一餐喝两碗茶可知古时茶碗不会很大也不会太小见韩愈《孟郊会合联句》说:“云纭寂寂听茗盌纤纤捧”。纤纤多形容细。依此说唐代茶碗确实不大是可以肯定的而且也非圆形。

    茶碗也是唐代一种常用的茶具茶碗当比茶盏稍大但又不同于如今的饭碗当是一种“纤纤状”如古代酒盏形从诗词来看唐宋文人墨客大碗饮茶以茗享洗诗肠的那般豪饮从侧面反映出古代文人与饮茶结下不解之缘。

    【古今茶具的区别与联系】

    古代茶具与现代茶具的概念稍有不同。唐宋时期所言的“茶具”似有大概念与小概念之分。如唐、宋、元、明许多诗人笔下的“茶具”主要指与饮茶有关的茶罏、茶壶、茶杯等器具所以是小概念的。从大概念来看依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所指出的有十大件其中包括制茶、盛茶、烘焙茶具、饮茶有关的器具甚至包括茶人、茶舍。又按《云溪友议》提到有“二十四种”茶具显然后两者是大概念的茶具这一概念与今有许多不同。

    唐宋以来铜和陶瓷茶具逐渐代替古老的金、银、玉制茶具原因主要是唐宋时期整个社会兴起一股家用铜瓷不重金玉的风气。据《宋稗类钞》说“唐宋间不贵金玉而贵铜磁(瓷)”铜茶具相对金玉来说价格更便宜煮水性能好。陶瓷茶具盛茶又能保持香气所以容易推广又受大众喜爱。这种从金属茶具到陶瓷茶具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出唐宋以来人们文化观价值观对生活用品实用性的取向有了转折性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说这是唐宋文化进步的象征。

    再之唐宋以来陶瓷茶具明显取代过去的金属、玉制茶具这还与唐宋陶瓷工艺生产的展直接有关。一般来说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生产开始出现飞跃展隋唐以来我国瓷器生产进入一个繁荣阶段。如唐代的瓷器

    -->>(第4/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