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七十九章 - 族长铸器

    7月下旬到8月底,迟来的雨季让土坯房建设不得不停了下来,没有封顶的土坯墙根本经不起暴雨的冲刷,只有细心施工的砖房还能够继续建设。但这时候我已经不再为住房着急了,两三个月下来,近千人的住宿已经得到解决。

    “村长啊!这房没法子建了,砖都有点跟不上了!您看,现在我们连碳都不够用!”

    我在已经建好的砖瓦办公室里,看着哗哗的大雨发愁,隔三岔五的大雨让我的建设设计无限期搁置,还好我控制了盐的交易速度,否则大量的黍就会让我为粮食的保存发疯,就这样我还让太昊那边控制盐的运输量,不然连盐都没处放。

    太昊匠人们跟我一样焦急,他们也想等城一建好就回家团聚,这样子拖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跟我发牢骚的匠人基本上是动的这个脑筋。

    “行!建房的事情可以缓一缓了,你们等这一批盐运到,就分一半人先回太昊去休息,等雨季过了再回来。”我也只有先放他们的“探亲假”了。

    “那----会不会影响工期?”匠人们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不会”我指了指护城河内侧数米处的城墙规划用地“一等到雨停了,就让由族人先挖墙基,雨季以后你们再来烧城砖!”

    先建房的计划受阻,我就先挖一点土方吧。大雨对挖土方的影响应该不是太大,只是得考虑好如何在开挖后的墙基内作好排水工作就行了。反正我的陶管也要穿过城墙通到护城河里去,就先让这个通道作为排水通道吧。

    这时的太昊城内,青铜车正掀起热潮。

    按我的最新设计,青铜轴牛车的性能大为提升,据最近两次来送盐的匠人们说,一次20多辆牛车,跑了十二天就到了大方新城,结果路上有11辆车修了一次,5辆车修了两次。其他的就平安无事。要是换在以前的黄铜车,这大约是两天的维修量。而车轮的维修量也从原来的每天修十来个车轮,变成每天只修一两个车轮。

    我察看了新装上去的青铜销,锥度大约有5、6度,两端都有敲打的痕迹,长约15厘米,直径在两厘米左右,经过土鲁的修正,已经不再车轮上磨擦。按后世的说法,这东西应该叫“辖”----“车行千里,其要在辖”就是指这个东西,它能有效地阻止车轮的轴向窜动,而维修时又特别简单,只要用锤在销的小端轻敲几下,就能将销取下来,维修后装上去也很方便。

    按铜匠们的说法,现在修一个车轮只要一顿饭的功夫就行了。

    有了这个强大的运输工具,现在从太昊城到大方城的运输畅通无阻,而由于盐的运输远比粟米的运输要省事得多,所需要的运量也大大减小,甚至一时间在太昊还出现了青铜车的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

    但过剩的生产就会带来过剩的消费,土鲁在满足了大方城的运输需要以后。稍微地将青铜牛车的价格往下降了降,大约只相当于黄铜车的一倍半,每辆车只要粟米2500斤就可以了。

    青铜车和黄铜车的巨大性能差让族人对这个价格一点都不感到过份,甚至立即在诸部族间掀起了一股攀比之风。哪一族的长老或族长能够坐着青铜车到地里看庄稼,会让路边行走的族人立即刮目相看。对部族的实力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展示。

    这立即带来了第二个热潮,城中诸族开动脑筋,发现黄铜车和青铜车主要的差别就在车轴上,只要将黄铜车轴换成青铜的,再加上一个辖,还有就是在轮子上钉几块铜片,黄铜车就成了青铜车。

    “改装车”立即成为太昊城内的最具号召力的新名词。尽管从车身的成色新旧上还是能够区别出改装车和原装车的区别,但实力不足的小部族还是把土鲁车坊外的木棚都挤坏了两回。

    土鲁每天都会在收工后跑到匠作区粮仓那里,对着木斗仓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